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设计一年级二册四、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二册四、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二册四、五单元教案

03-24 16:09:06  浏览次数:730次  栏目: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二册四、五单元教案,http://www.dbk123.com

 海狮水里表演忙。   小狗身上抓痒痒。   鱼儿水里捉迷藏。

猴子树上荡秋千,   雄鹰半空寻猎物,

孔雀开屏真漂亮。   燕子忙着造新房。

教后记:

充分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阅读,实现知识的理解、迁移。复习掌握了课文。有层次有梯度地把字词句联系起来,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情感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

七、附课堂检测

1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 范读古诗,学生听,老师边随时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 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设计意图: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

二、朗读古诗

 1. 看本课插图,教师再次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 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地。

 3. 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 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 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

 a. 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 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 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 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 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意欲/捕鸣蝉,

 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

 2. 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教后记: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五、课堂检测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复习导入。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教学设计:依据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指名背诵、齐背诵。

[设计理念:展开想象,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一年级二册四、五单元教案

《一年级二册四、五单元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