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

04-03 17:32:41  浏览次数:706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案
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http://www.dbk123.com
1.亲历科学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学习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自己根据现象提出多个问题。
课文的第二部分分为四层:A猜想。课文中有两个给定的选项,第三个选项为空,供学生自己填写,这样设计更为科学,因为向两片纸之间吹气,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即纸片分开、靠拢、不动,尽管不动的可能性没有,但学生还是可能会这样想的。这样设计更具有开放性。B实验记录。教材中以学生实验照片的形式表现实验的方法,这样清楚直观,一目了然。记录是用直线空表示的。C解释现象。教材中是以记录卡的形式呈现的,并由小鼠标提示学生,把解释记录在卡纸上。D交流。教材中用文字提出交流的要求。
课文的最后部分是“吹乒乓球”的拓展活动,教材采用文字和插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小鼠标说:“这就是我们的科学课。”结束全课。
2.认识自己
作为本学期的起始课,通过“记下现在的我”和“仔细观察找特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尺子和体重秤)来认识自己。本课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学习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不是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功能及精确的长度等知识;初步学习规范的使用工具。
从本课的学习,可以发现我们教材的一个特点:教学的开放性,课内与课外的打通,使得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如,画轮廓、在轮廓上记录每年的成长。
 
第一单元  动物和植物
 
3.寻找动物和植物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课。目的是训练学生用感官认识事物。关于训练感官认识事物,本套教材没有单独设课,而是融入知识教学和探究能力培养之中。寻找身边的动物和植物这个活动适合在比较开阔的环境下实施,需要教师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教师选择野外活动基地不要太大,要在教师视野之内。
寻找动物与植物这种课是在传统自然课基础上的发展(原来自然课中有寻找春天秋天的训练),科学课中设计这样一课的特色是注重探究方法的训练,制定计划、记录卡、第一次学写观察报告,这都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内容,用“在……地方”、“用……方法”,这是语言训练的内容,体现我们教材注重学科关联性的特点。
4.蚯蚓
蚯蚓是一个范例,可以选择其他动物。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教师事先要带领或指导学生收集蚯蚓,平均每组要有一个蚯蚓,供课堂应用。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保护蚯蚓的训练,不要伤着蚯蚓,活动1完成后还要把蚯蚓养起来,以备下一课使用。在观察和测量中,要引导学生体验用工具比用感官更科学。
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小动物,也是自然教学的发展,而我们科学课的特色在于把使用感官和工具的训练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之中,而非独立的为训练而训练,这正是教材的综合性表现之一,把科学探究的训练、方法的训练与知识、情感的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
5.凤仙花
教师可以选择当地最典型、最容易接受的植物代替凤仙花教学。教师一定要跳出教材的束缚,选择适合教师学生的教学过程。当然,教学材料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课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观察的基础上,把观察的植物画下来,目的是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不一定要求学生画得很准确、很漂亮,但是要求学生把植物各个器官的相互关系画清楚,通过画来了解植物的五大器官。
观察一种植物,认识其主要器官,是自然课的一些经典内容,我们教材则把用工具的科学观察与情感培养、认识植物器官有机地融在一起。

,河北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课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