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比较

第二单元 比较

04-01 20:57:25  浏览次数:340次  栏目: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比较,http://www.dbk123.com
本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

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例如,第12页动物乐园中“比多少”,从情境图中把同一类的动物排队,与其它动物相比较,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并用符号来表示。

    第16页比高矮,通过两幢楼,两棵树,电线杆和垃圾桶,两辆汽车,大人和小孩高矮的比较,可以进行直接观察;笑笑和淘气谁高谁矮不容易直接观察,讨论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第20页比轻重,通过翘翘板的情境,利用生活经验直接观察小熊重,小猴轻。当直接观察不易分出轻重时,可以通过掂一掂来实践体验,当实践体验有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称一称。

教学时应注意: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获得一个比较的结果。

在比较观察中,要组织学生交流,倾听,反思等活动。

案例片断与研讨

案例片断

第一阶段:看一看

1.教师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小动物也很喜欢。(课件出示情景图。)瞧,都来了哪些小动物?他们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通过引导,让学生指出小猴被翘得老高,小熊沉下去了。)

2.思考:(1)小猴为什么会被翘得老高?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小猴轻,小熊重的结论)板书:轻 重

        (2)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看出来的)

3.小结:是的,有很多物体用眼睛看就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4.请同学们再看看游乐园中的其他小动物,说说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第二阶段:掂一掂。

1.刚才我们是用看一看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轻重,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两个盒子,猜一猜谁轻谁重?(大盒子是空的,小盒子里装有实物,如果学生认为大盒子重小盒子轻,教师暂不否定)

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看看谁的猜想是对的。(在“掂一掂”中得出大的盒子轻,小的盒子重的结论)

3.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只用眼睛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掂一掂”才能知道。

4.学生时间: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比比书本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第三阶段:称一称

1.请同桌的两个学生掂一掂两人的文具盒,比一比谁的文具盒重。(预设两人意见不同)

2.看来我们又遇到了问题,这两个文具盒差不多重,用“掂一掂”的方法又很难确定他们的轻重。那该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的好办法。)

老师这儿有一架小天平,谁想试一下?说说谁的文具盒重?你是怎么知道的?

4.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一架小天平):先猜一猜你们带来的两种水果,什么水果轻?什么水果重?然后称一称猜的结果是否正确。

5.小结:刚才我们是用哪些方法来比较物体轻重的?在什么情况下用“看一看”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掂一掂”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称一称”的方法?

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种方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不出来时,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掂不出时,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案例研讨

1.比较物体轻重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学生“称”的方法,而要经历“看”-“掂”-“称”的过程?

——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通过问题情景创设,让学生在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在对三种方法比较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它们的适用条件和“看”与“掂”的局限性。

2.在“掂一掂”中教师不是让学生直接掂,而是让学生先猜,这样设计有什么意义?

——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激起求知欲望。帮助学生体会在判断物体轻重时,“观察”手段的局限性。同时也为后面探究“称”的方法起到铺垫作用。 

,第二单元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