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七单元 加减法(一)(二)
第三、七单元 加减法(一)(二)

第三、七单元 加减法(一)(二)

04-01 20:57:22  浏览次数:751次  栏目: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第三、七单元 加减法(一)(二),http://www.dbk123.com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与教学建议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

    例如第22页“有几枝铅笔”的情境图中,小女孩一只手拿3枝铅笔,另一只手拿2枝铅笔,把两只手合在一起,一共有5枝铅笔。这个过程可以用加法算式表示,3+2=5,使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可以用加法计算。又如第26页“摘果子”的情境图中,有5个果子,摘下2个,还剩下3个。这个过程可以用减法表示,5-2=3,使学生体会到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但不要求学生叙述这些程式化的语言。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教材中的摆一摆桃子图,做一做划掉圆圈,就是通过操作活动,计算出得数。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这里要值得一提的是数的组成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组成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如3和2组成5,也就是3和2合起来是5,也就是3加2等于5,同一种含义,不同的说法。它们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教材把数的“分”和“合”作为加减法练习的形式之一。而不要求学生去背诵每个数的组成与分解。

    计算要形成基本技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练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材练习加减法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一般的式题计算外,还有富有童趣的练习形式。例如,第39页第6题,小动物找家,要想让小动物找到家,就要正确进行计算,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进行计算,会提高计算效率。另外在活动中练习加减法,如第33页数学游戏:“我出1”,“我出5”;“我出3”,“我出4”。实际上就是练习6和7数的组成。又如“凑成9”,“分苹果”就是练习9和10的“分”和“合”。

    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

    根据《课标》的精神,应用题不独立设章节,那么是不是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呢?不是的,教材非常重视知识的应用,首先,教材的呈现形式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两头都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这样彻底打破了应用题的类型和套用公式。例如,第23页家庭情境图,图中信息很丰富,可以提出很多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又如第29页,这幅小朋友聚会图,“差几个杯子?”“差几把勺子?”利用生活经验,小朋友的人数比杯子数多1,差1个杯子,5-4=1,小朋友的人数比勺子数多2,差2把勺子,5-3=2不必转化成相同单位。再如,第42页“在操场上”,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求差应用题,过去讲这类应用题,讲得很复杂。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是经常遇到这类问题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加以解决,学生在学习“比较”这一单元时,研究了“比多少”,知道“8比2多”,“2比8少”,现在就是要解决“8比2多几”的问题,可以通过学具操作,一一对应后,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要解答的问题,8比2多6用算式表示就是8-2=6。(教材对这部分作了一些修改,增加了实际操作)。

    学生在看图列式时,列出不同算式怎么办?例如,第38页第4题,从图中看出:船上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学生列出6-2=4,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的学生列出4+2=6,6-4=2,但是他知道船棚内有4人,应该算他是对的,但在一年级我们不要求学生写答句,因此要求学生在4的下面画一条横线,或做一个大家约定的标记,说明他知道船棚里有4人即可。

    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教材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20以内进位加法,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因此一般采用凑十法,至于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这要看具体题目,例如,第72页中的“有几瓶牛奶”,9+5=?,可以把5分成1和4,9+1=10,10+4=14,也可以把9分成5和4,5+5=10,10+4=14;如果学生想到10+5=15,推出9+5=14也是可以的;第78页“买铅笔”退位减法,教材呈现了4种方法,对初学者来说,都是可以的,通过交流和反思,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学时应注意:
 
    通过形式多样经常的有效的练习由“逐一计数逐步过渡到按群计数”,形成基本计算技能。

    逐一计数是1个1个往上加或1个1个往下减,这是最朴素的计算方法,但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过渡到按群计数。在学习计算的单元要练习,在学习其它内容时,也可以进行计算练习,这次在教材的小修改中,做了适当安排,通过经常有效的练习,使全体学生逐步达到基本要求。
 
    对口算速度的要求不要“一刀切”,允许一些学生逐步达到要求,平时给予适当关注,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鼓励,树立信心。

    对口算速度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学期结束每分8题)

    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算法多样化是思考策略的多样化,群体的多样化。因此算法不是越多越好,通过交流对算法进行分

www.dbk123.com 析、归类、反思,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适合他的方法。

    加减法的应用在一年级上册都是用图画呈现的,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根据加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就可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一般来说,要从这幅图的整体观察,列出算式。例如,第23页第2题,同学们打乒乓球这幅图:学生列出4+1=5或3+2=5都是可以的。但有的同学从这幅图的一部分来考虑,左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右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列出算式2+2=4也是允许的。我们要处理好提倡和允许(尊重)之间的关系。不必让所有学生都要列出这个算式。

案例片断与研讨

    案例片断

教师出示“有几棵树”的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生1: 8+6=13,

生2: 8+6=14

师:8+6到底等于几呢?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8+6怎样算出得数的。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 我先用小棒摆出8根,再从6根里面拿出2根和8根凑成10根,再加上4根,就是14根。

生2:我先拿出8个小方块放在左边排成一行,再拿出6个小方块放在右边,从右边拿出2个放在左边和8凑成10个,再加上右边剩下的4个就是14个生3:我先用小棒摆出6,再从8根里面拿出4根和6根凑成1根,再加上4根,就是14根。

生4:十是一个整体,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生5:我从8开始往下再数6个数,9,10,11,12,13,14。

师:你能再给大家数一遍吗?

生5:我从8开始数,8,9,10……

师:停!如果不再接着数,你能看出结果吗?

生6:我能,不用往下数了,十是一个整体,再加上剩下的就是14了。

生7:“我觉得生5的方法可以,但在考试时就太慢了。”

生5:“你们的方法好,但开始学的时候用我的方法会更扎实更牢固。”

生8:“如果考试时给你 8 道题,人家都做完了,你还在做第一道题,那怎么办呢?”

生5: “你们说有道理用我的方法肯定慢,我愿意采用你们的方法。”

案例研讨

    算法多样化需不需要择优?这位老师的处理你认为怎么样?

——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和反思,以达到心甘情愿地接受别人比较快捷的计算方法。

——这位教师组织的学生交流比较充分,既肯定了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是可以的,又适时地引导学生用了凑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