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

04-01 20:53:04  浏览次数:666次  栏目: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http://www.dbk123.com
www.dbk123.com

五、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①一根一根地摆,②两根两根地摆,③5根5根地摆还多2根,④10根一捆,再摆2根……

师: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就能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意见很不一致,根本无法体会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

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引导学生一起看课件。

第一幅:(一根一根地摆)

| | | | | | | | | | | | | | | | | | | | |

画面出现约2秒钟后马上消失。问:刚才画面上出现的是几根小棒?

(学生无奈地摇摇头)

第二幅:两根两根地摆

||  ||  ||  ||  ||  ||  ||  ||  ||  ||  |

(方法同上)

第三幅:10根扎成一捆。

| | | |    | | | |  

学生非常兴奋,异口同声地说:“21根”。

师:小朋友,其实三幅画面上都是21根。现在你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我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

生:我也喜欢10根扎成一捆的方法。

(学生的意见基本统一)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1、理解——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实践——巩固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巩固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过这些数?”学生能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内的,想象教室外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认读音节,学号13号,12色水彩等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数,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

3、猜测——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引入部分,从亲切地谈话中,从具体的情境中,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运用部分抓一把糖约几颗,抓一把铅笔约几支,红花本上约几朵红花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当然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遗憾的是,实践运用部分抓一把糖约几颗,教师没有处理好近似数和准确数的关系。

上一页  [1] [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案例和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