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评课稿《伯牙断琴》评课
《伯牙断琴》评课

《伯牙断琴》评课

03-25 14:38:51  浏览次数:263次  栏目:小学语文评课稿
标签:小学语文评课记录,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 《伯牙断琴》评课,http://www.dbk123.com
感谢刘特及前川二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我们欣赏了两节精彩的课堂,欣赏了夏老师精彩的点评。今天,我觉得自己就是做了一回学生,在罗老师的课堂上,激起了我学习的欲望,让我在听、说、读、写方面获得了扎扎实实的训练,她的课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一、      积极创造说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1、表现在教师的问题导入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初解知音”、“细品知音”,还是“感悟知音”、“升华知音”部分,老师都以问题导入: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知音?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什么是知音呢?你怎么看待伯牙断琴这件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师生之间是平等对话的。整个过程中,罗老师的肢体语言丰富,表情丰富,声情并茂,语言简洁、生动、自然、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说”的示范作用。
2、表现在学生的交流之中。教师在让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中,开展了小组交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热情高涨。在随后的集体交流中,教师巧妙的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说完整的话,鼓励学生大声说话,表扬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获得表达能力与心智的发展。
二 、积极创造读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
1、注重方式,明确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罗老师采取了多种读的方式默读、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读、齐读……,默读思考问题,小组读交流感悟,指名读展示效果,给其他同学以启示,全班齐读引起共鸣,表达情感,升华情感。在“感悟知音”这一部分,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通过“润物无声”的语言真正激发出学生的情感:面对这样一位与自己心灵相通的知音,面对这样一位一次又一次读懂自己的人,伯牙才会感动的说——(学生动情朗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经过自己的反复咀嚼,步入到了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之中,受到课文的强烈感染,此时他们都不由自主要“以抑扬顿挫之声”,来“抒深切真挚之情”。
2、体现读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清晰地展示了这样的读书过程:提出问题,学生默读思考;围绕问题,指名学生交流;抓关键词,说出感悟体会;指名读句,读出感悟体会;评价朗读,加深文本理解;再次朗读,领悟文本内涵;全班齐读,升华内心情感。“你为什么这样读?”“你为什么声调有变化呢”?“能读出感动吗?”通过教师的追问,学生很自然的运用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在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读读--悟悟--说说--再读读”,最后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多元感悟的读,读厚了文本,读深了文本。
三、积极创造想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适时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既让课堂活得起来,又能让课堂静得下去。教学中有两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一,在理解“一一说出”这一词语的时候,老师创设了一个情景;当伯牙弹奏表现大雨滂沱的曲调时,子期会怎么说?当伯牙弹奏狂风怒吼的曲调时,子期会怎么说?……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脑中浮现自然画面,思维活跃起来了,就有了说的内容。其二,在“升华知音”的部分,当体会如何对待知音的时候,老师让学生选择用哪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抓住“扯”、“摔”及反问句的妙用体会“弦断谁人听”的悲痛心情。在讲授中,罗老师擅长于鼓动、勉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奇思妙想”、多角度思考,多情景描写,指导学生的思维孕育发生冲破性的飞跃以及敏感的顿悟,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果在指名读的过程中再给学生一个练习的机会,让朗读训练的面更大一些则更好。总而言之,在罗老师活泼易懂的语言指导下,在轻松自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绪打开了,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抒发,自由地读。我觉得是一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是一节真正的优质课。

,《伯牙断琴》评课

《《伯牙断琴》评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