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导言: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着你的心灵……想到诗《游子吟》……一起走进母爱的世界,聆听有关母爱的文章。
板书:秋天的怀念
读出你的情感体验。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读词语,理解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 憔悴 瘫痪 陪伴 诀别 捶打 淡雅
什么叫诀别?联系课文理解
三、学习课文
1、自己读课文,带着要求:读正确,读流利;用心读,认真思考。
(这个环节需要有一个任务,以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没有得到改变,呵呵)
秋天的怀念,怀念的是什么?要怀念一个人无非是听她说话,看她行为,观她的表情。
2、默读课文136小节,注意母亲的行动、语言、神色,发现母亲的什么?
学生寻找句子,交流感想。
(1) 学生找语言的句子
(觉得这样找对于理解人物有点单调。教师的点评语言似乎更加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2) 找行动的词语或者句子:哭 抓 忍 躲 挡 扑
(3) 找神色的词语或者句子:央求
(4) 通过这些寻找,你读出了母亲什么?
母爱的伟大,无私的 ,母爱是一堆细节
3、再次读136,抓住重点词(细节)去理解。(一个环节没有结束,让学生充分的去学习,去发现。学习的规定的东西多了,生成的东西就少了)
(1)她就悄悄的躲出去,在……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
为什么躲出去?(母爱是理解)
母亲在想什么?
(2)有一天……母亲等在窗外。
为什么躲呀?(母亲不想让我感到凄凉)
母爱是一种呵护,是一种力量
(3)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母爱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心和体贴,是一种急切的盼望
(5)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最后的一句话是:……
(母爱是一种牵挂)
4、配乐诵读诗歌:根据文章的教学总结出来的。
5、作者最后变了吗?读最后一段。
穿插介绍的史铁生。
6、配乐朗读,总结文章。
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的哭喊********
总的感觉:
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似乎肢解太多了,对母亲的形象没有一个整体感。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表现出来。问答多了,整体的感觉就差了。
如何让学生成为主角,这是课堂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建议:
1、 诗歌,朗读
2、 回归到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感知中心,感知伟大的母爱。
好的方面:
1、 教师的激情洋溢,很好.
2、 增加了诗歌的设计,这是比较出彩的
3、 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秋天的怀念》听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