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第二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第二三单元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第二三单元教案

04-03 17:47:09  浏览次数:463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案
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第二三单元教案,http://www.dbk123.com
鄂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
第8课    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物理性质)。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过程与方法:观察法、描述法。
3情感与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全面细致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注射器、塑料袋、玻璃板等。
2、酱油、醋、盐水、清水、糖水、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样的物体是水。(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实验一
(1)将酱油、醋、盐水、糖水、清水分别注入烧杯里,用眼、鼻、舌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2)在每杯液体的背后放置一支白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透明程度。
(3)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4)归纳: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实验二:
(1)将清水慢慢地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观察水是否向各个方向流动。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橡皮、课本等,它们能在桌面上流动吗?
(3)把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的容器里,观察水有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没有一定的体积。
(4)观察自己的铅笔、橡皮、课本有固定的形状吗?
(5)小结:水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让学生比较水(液体)与木块、玻璃珠(固体)和空气(气体)有哪些不同。
(1)水与木块、玻璃球比较:不同点是,水没有固定形状,而木块、玻璃球具有固定形状。
(2)水与空气比较:
实验:将水和空气分别装入注射器中(溶积相等),堵住注射器嘴,再按压活塞,表现出水的体积不易改变,而空气的体积易改变。
(3)归纳出什么是液体、气体、固体。(见教材29页)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我们常见的物体中,还有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哪些是固体?
2、对学生进行“水是生命之源”的教育。

教学后记:
本课的内容也做了充实,让学生认识更为充分、全面。


9、怎样使水变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合作交流。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健康饮水,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2、浑浊的水、明矾。
教学重点:
实验的过程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
3、汇报交流学生的想法,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3、组织实验:
(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
(2)实验二:
用漏斗、滤纸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漏斗,从漏斗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教师讲讲自制过滤器的做法。
2、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等。
3、讲一讲自来水厂的处理过程,并要求学生有机会时,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

教学后记:
本课尚缺一个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的课件。

 

10、烧开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水的沸点;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情感与价值观: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经过前面实验中那样净化处理的水还不能直接饮用。怎样得到能饮用的水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水烧开。(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烧开水是常见的事情,你注意观察过烧开水时的现象吗?
3、让学生凭经验初步说一说。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组装实验装置,并介绍实验器材的使用。
2、讲述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2)眼睛要平视;(3)液泡不能接触杯壁或杯底。
3、实验操作:(注意观察烧开水时所发生的现象,并在课本33页图中的相应刻度上用点做记号)
4、汇报交流烧开水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如水面逐渐上升,水底渐渐冒泡,加热到一定时候水面冒“白气”,沸腾一会儿,水会变少等等)
5、讲述:水烧开了,我们也可以说水沸腾了,水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在通常情况下是100摄氏度。水沸腾后,水温保持不变。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水温的变化过程。
2、除了水温的变化,还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把观察到了的现象和大家交流。
3、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教学后记:
本课做实验时酒精灯火力不行,临时采取了用卫生纸团加酒精快速加热。

 

11、水位为什么会升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过加热和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用简单的器材做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和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
2、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水位升高)作假设性解释。
3、情感与价值观:敢于大胆想象;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烧瓶、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气球、带盖的小瓶、水槽、玻璃管、铜球、铁环、开水、冷水、红墨水等。
教学过程:

www.dbk123.com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烧开水》一课,从中观察到水在加热时,水位逐渐上升。今天我们来学习《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推测,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再在小组里充分讨论,你认为是“变多了”还是“变大了”。
2、实验操作
(1)实验一:用烧瓶、烧杯、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和水组装一个实验。当点燃酒精灯时,玻璃管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熄灭酒精灯后,水位逐渐下降回位了。
(2)实验二:用水槽、烧杯、玻璃管、小瓶、开水、冷水、红墨水组装一个实验。(让学生根据上述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然后,再教师指导。)当把小瓶放入烧杯里的开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上升。当把小瓶放入水槽的冷水里时,玻璃管中的红墨水迅速下降。
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水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3)实验三:用热水、冷水、分别装有油和牛奶的小瓶,一个空烧瓶口上固定了一个气球。油和牛奶仿实验二的方法做。将装有空气的空瓶放入开水中,就会看到气球会鼓起来。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气球会萎缩成原来的样子。
(4)实验四:用酒精灯、冷水、铜球、铁环、铁架台等。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铜球就不能穿过铁环。再把穿不过铁环的铜球放入冷水中浸一下,铜球又能穿过铁环了。
(5)整理实验事实,填写表格。(教材36页下面)
(6)讨论:根据上面一系列实验的现象,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液体、气体和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热胀冷缩的例子。
2、教师补充一些热胀冷缩的生活例子。如从前有冬天卖香油加热了卖(不是用秤,是用提子量),为什么?瓶装酒不能装满,为什么?
3、分析课本37页下面的图意,加深对热胀冷缩的理解。

教学后记:
热胀冷缩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也很实用,教材还值得深入挖掘。


12、水是怎样变热的

[1] [2] [3] [4]  下一页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第二三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