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认识自己 教学建议(二)
认识自己 教学建议(二)

认识自己 教学建议(二)

04-03 17:44:14  浏览次数:179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案
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认识自己 教学建议(二),http://www.dbk123.com
课时安排:建议用2~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第三课时完成拓展活动。
教学建议
活动1:记下现在的我(30~35分钟)
1.首先以“你了解你自己的身体吗?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或者以“你能用几种方法看到自己的外形呢?”提问来激发学生对自己进行研究的兴趣,引入活动1。
2.小组活动:四人一组。
(1)教室四周或教室外围的墙壁可供学生勾画轮廓图时站靠。在学生画轮廓图时教师要根据活动情况及出现的问题给与及时纠正。比如:勾画轮廓图时,组内同学要分工合作,用粗彩色笔与纸保持垂直的角度沿被画学生的身体轮廓勾画。
(2)当学生只凭眼睛进行观察得不到更多的准确信息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再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测量。测量人体各个部分的数据时,最好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要启发学生思考没有卷尺时怎样测量腰围。
(3)画轮廓图时考虑到课堂时间和学生组织的困难性,可以让学生请家长帮助在家中完成,在带到课堂上,完成其他内容。
(4)学生可能会对身体内部产生兴趣提一些问题,教师可告诉学生此课只了解身体的外形特征。
活动2:仔细观察找特征
1.以“观察一下自己与同学有哪些不同之处”提问来引出活动。
2.小组活动:四人一组,找特征10分钟,记录10分钟,思考5~10分钟,按照轮廓图猜认游戏约10~15分钟。
(1)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自己与其他同学有哪些不同特征。比如:有无酒窝、胎记、指纹的差异等。
(2)引导学生猜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人体的各种特征哪些会发生改变,哪些不会发生改变。
(3)展示自己的轮廓图(不要写名),与同学们的混在一起,从中抽取一张,根据图中的信息,猜猜勾画的是谁?
拓展活动1:留指纹
1.先讲一讲指纹,播放指纹应用的视频,然后引出活动。
2.小组活动:四人一组,留指纹活动25分钟,讨论约15分钟
(1)小组同学分别将右手食指的指纹留在书上第八页上并对应填写名字,然后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每个人的指纹是否一样。
(2)小组同学打乱刚才按指纹的顺序,再次将右手食指的指纹按在另一张半透明的白纸上,不再写出名字,设法找出与前一次的指纹中哪个相同,体验指纹识别技术的基本道理。
(3)此时教师可进入讨论环节“指纹的特性到底能帮人们做什么”,进而阅读科学在线来了解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
拓展活动2: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
建议:这属于课后拓展活动,旨在让同学们关注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教师可把此活动留成作业,即在每学年开学时,要求同学们按照本节课学的方法勾画出自己身体的轮廓,并与旧图相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观察时要认真仔细,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
2.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
3.能意识到长期保存资料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
2.能根据生活经验辨别出人体的能遗传的特征和不能遗传的特征。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指纹识别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背景资料
本学期及下学期的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了解、认识事物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安排的。认识事物的性质一般从整体到局部,从外部到内容,从一般特征到显著特征。科学观察是认识事物性质的基本方法,根据其手段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对事物感知,获取感性材料的方法;间接观察是指借助工具、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对事物进行感知,获取感性材料的方法。科学观察还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
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躯干包括胸部、腹部;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又包括上臂、前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足。利用体重计、米尺等工具可以测量出自己的体重、身高等。利用放大镜、镜子等可以观察到自己的一些形态特征。
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或生理特性叫性状。一般情况下,有些性状在人的一生中是不会改变的,如胎记、指纹;有些还与遗传有关,如单、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平舌、卷舌,额头发际是否有“美人尖”,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等;而有些表面特征如梳小辫、指甲长短等是容易改变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遗传无关。
学生好奇点
学生会对照自己的特征及在轮廓图中标出这些特征感兴趣。
学科关联
美术:利用美术(艺术)课所学的画画技能勾画身体轮廓图。
语文:用语言将观察结果向同学表达的能力。
数学:运用所学的简单测量和记录的知识和技能。

,认识自己 教学建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