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新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新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新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04-02 13:14:28  浏览次数:713次  栏目: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新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http://www.dbk123.com

连加呈现了多种算法,通过“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计算更简便。

连减让学生自主完成,连减两种思路都可以。

教学时,应说明“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如把“1- - ”改成“1- - ”,启发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出0除以任何正整数都得0,所以“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小节只安排一个例题,含两个小题。第(1)题是异分母分数加法,第(2)题是异分母分数减法。

从数学与环保关系的角度入手,引出例题的教学。

例1(1)(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

用扇形统计图给出了几种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占有量。通过计算废金属和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引出异分母分数加法。

直接提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通过小组研讨活动,使学生明确: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

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1(2)(教学异分母分数减法)

通过比较危险垃圾和食物残渣的多少,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

利用类推,不再出直观图,让学生自主把握计算的关键——通分,填出通分后的两个分数,并算出最后结果。

练习二十二

²      第10题

是探索规律、激发兴趣的练习。是由“杨辉三角”改编来的。(如下图)

                             1

   1

     1

       1

         1

     10    10      1

…………………………………………

练习时,可先介绍“杨辉三角”,让学生算一算每一横行各数的和(1,2,4,8,16……)概括出和的规律,然后将其中的“1”都换成“ ”,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 呢?

²      第12*

此题可引导学生操作学具来解决。如学生可能会这样操作:先将4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人得4÷8= (个),再将剩下的2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人得2÷8=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 + = (个)。这实际上是埃及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的一个有趣性质“任何一个真分数都可以表示为有限个分母不同的埃及分数的和”的应用。

教学建议

重点要放手让学生探索如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计算。

注意加强通过的单项练习。

3.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本节包括两部分内容。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教材安排两个例题。

例1(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1)题,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第(2)题,是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教材以“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与“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为背景,引入两种类型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例1(1)

由解决“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引入不带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说明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呈现了不同的方法,对比两种不同的算法,引导学生思考:“你喜欢哪种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算法的优势,逐步培养优化的思想方法。

例1(2)

由解决“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引出连减和带括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方法,明确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最后由“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让学生自主归纳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要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例2(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

采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归纳。

教材给出通过两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算式的关系,得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的结论。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可推广到若干个数相加

为了充分发挥运算定律对于运算的依据作用,在“做一做”中安排了4个数相加的练习: + ++,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并不限制加数的个数,合理、灵活地运用它,会使计算十分的简便。

五、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截然不同,但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论是整数还是分数的加减法,都要统一单位后才能进行。当分数的单位统一后,分数的加减运算也就归结为整数的加减了。如,第2节中的例1(1):

         

上述过程中,先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用整数加法的方法将分子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得出最后的和。

因此,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紧扣住学生经验中“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的一般计算方法。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   

抽象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搞好这一过程的教学,必须处理好算理与算法,单纯记忆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教学时,应通过观察、思考、说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使学生明白:①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②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只要将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就可以了。这样教学,不但使学生明白算理是算法的灵魂,而且避免了机械用法、单纯记忆的弊端,达到“明理驭法”的目的。

3.处理好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何一种方式。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上发展的,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首先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探究得比较成熟时,具备了和同伴交流的“资本”和“底气”时,再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交流。如教学第1节例1计算“ ”、例2计算“ ”、例3计算“ ”时,应让每一位学生自主思考、计算,然后再交流计算的过程和想法;又如教学第2节例1(1)计算(2)计算时,首先应让每一位学生思考: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行吗?试一试。在学生充分尝试、探究的基础上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放在“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表述相加的过程”这一核心问题上,使交流达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心领意会”的目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新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