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
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

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

04-08 14:03:22  浏览次数:476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 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http://www.dbk123.com

    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注意:端正评价态度(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教给评价方法(避免笼统抽象的评价)。

     

《火烧云》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得很投入。不少同学笑眯眯的,似乎进入了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好,我们就像刚才那样来朗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师:读得真不错!“一直”的读音稍微地拖长,并能适当地突出“烧到”一词,让人仿佛看到了天上的云像火一样燃烧着、蔓延着。不过就是描写火烧云色彩很多、很美的词语读得不够味。大家练读一下,一定会读好的。(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好极了!对,就像这样处理,“都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读得稍重一点,语速稍慢一点。特别是能通过轻轻的摇头了表现颜色的多,真不简单。可是我觉得四个“一会儿”读得稍嫌平淡。像这样的句式是不是要有点起伏,逐渐快一点,以渲染颜色变化快。大家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生读)

师:哎呀,你读得比老师还要好!好,我们现在一起来读这一段,边读边想,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齐读)

师:火烧云真美,色彩变化太奇妙了!老师是从你们读课文时的表情中看到的,从你们读课文的语气、语调中感觉到的。只要能像这样用“心”去读书,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 

    5.对比体会法

   (1)不同重点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词语的强调,对文字内容进行多向度的、富有个性的体会。

 《小珊迪》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自由朗读。)

生:我最想强调“诚恳”这个词语。我觉得小珊迪是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他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却一定要把零钱找还给那位叔叔。(该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时强调了“诚恳”。)

生:我最想强调的是“信任”。我觉得小珊迪用自己的死来告诉人们,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信任”。)

生:我觉得“断定”这个词语必须强调。断定是非常肯定的意思,事实证明,小珊迪的确不是那种人。他是那样诚实,那样守信。(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断定”。)

生:我要特别强调“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足以证明他不是那种人!(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读时强调了“不是那种人”。)

师: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你断定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

生:我断定他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

师:是啊,小珊迪决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决不是那种骗人钱财的人;决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决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决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决不是那种贪图小利的人;决不是那种贪婪无耻的人。

这样的孩子可爱吗?(生:可爱。)

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可敬。)

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不会。)

永远不会!

    (2)删减词语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原文和改写后的文字,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并加深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的体会。

   

www.dbk123.com  

《林海》教学片段

教《林海》一文时,学生对“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个句子的理解停留在说岭多,岭的式样多。此时,如果直接点破,那就索然无味了。可让学生比较朗读另一个句子:“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横的,顺的……”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没有了“点儿”的句子的意思大不一样。有的说,有了“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高矮、长短的区别并不大。有的说,有了“点儿”写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有的说,有了“点儿”还能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比较读,读出了味道,读出了惊喜。              

    (3)呼应语句比较: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一篇课文中位于不同部分的一组或几组内容对应、对照或对比的语句,进行比较朗读,会使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入,感受更加强烈。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片段

师:好,我们下面这样来读:一个人读第4段中的一句,另一个接着读课文中与这句形成比照的句子。一句一句对比地读出来。我们从对比中体会一下,看看心中有没有一点波澜。

生①:(读文)“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生②:(读文)“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生①:(读文)“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

生②:(读文)“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看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

师:第4段开始第一句的前半句你怎么没读?

生①:因为它只是介绍是世界最大瀑布,没有描写瀑布具体的样子。

师:可以这样说。但我建议你也读一下,看他(指生②)能不能找到对比的句子。

生①:(读文)“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

生②:(读文)“科学家预测,过不了多久,瀑布将完全消失。”

师:他找这一句对比句行不行?(生齐:行)那再考考你。(对生①)你读一下第5 段中关于观光人的内容,看他(指生②)能不能再找到对比句。

生①:(读文)“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中,感受着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生②:(读文)“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见此情景,无不惆怅满怀,失望而去。”

师:刚才他们两人读得不错,可惜中间打断了两次。现在我们再找两位同学,还像这样一一对比地读一次大家再体会一下。(指名二位学生)这次其他同学不用看书,闭上眼听他俩读,一边听一边跟着读的内容想象瀑布的样子。好,你们俩一定要读出感情来。(两位学生读前述课文,对比体会)

师:大家还想不想读?(生: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你们人多,读前面气势浩大的内容,我来读现在的情况。还是要一边读一边想象、体会。(师生共同读前述课文,进一步对比、想象

   6.补充提示语法

   张颂教授《播音创作基础》中指出,我们深入理解、具体感受作品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词句上,而要努力挖掘语言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抓住语言后面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那语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就是内在语”。在指导含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通过增加人物内在语(即通常所谓的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

   

《草船借箭》第二自然段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项训练,在人物对话的提示语中添加表示内心活动的词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语文教师朗读与学生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