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十六“无”
课堂教学十六“无”

课堂教学十六“无”

04-08 13:18:05  浏览次数:800次  栏目:教师培训提高
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培训, 课堂教学十六“无”,http://www.dbk123.com
一天,年轻的兔妈妈要带领着孩子们去森林里采蘑菇。她认真地对孩子们说:“我们要到森林里去采蘑菇了,你们愿意去吗?”
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小白兔,高兴地齐声回答:“愿意!”
然后,兔妈妈让每个孩子挎上小篮子,排起整齐的队伍。兔妈妈走在队伍的前面,向森林出发了。
可能是森林里的蘑菇隐藏得太深了,也可能是兔妈妈太年轻了,没有采蘑菇的经验。她带领着那些小白兔,在森林里转呀转,几乎快把孩子们转晕了,也没有找到一棵蘑菇,更没有引发采蘑菇的情趣、学到采蘑菇的方法和练习采蘑菇的能力了。兔妈妈对此不以为然,带着孩子们挎着空空的篮子回家了。
 感慨:如果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去采蘑菇,总是空手而归,小白兔就会误认为:原来采蘑菇就是到森林里转来转去,直到转晕为止。这样它们就会觉得采蘑菇没有什么意思,就会失去了采蘑菇的兴趣。
                                                         ——听课偶想
 本人先后写过《课堂教学十六“烦” 》、《课堂教学十六“急” 》,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种调侃的表达方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并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在相关网络上也广为流传。为了进一步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敬告我们的青年教师真正把握语文教学基本的特点、要求、规律和方法等,本人结合在各地听课所看到的情形,尤其是观摩了一些青年教师比较集中的评优课,再写一篇《课堂教学十六“无” 》,敬请关注。
 就当前一些青年教师所执教的阅读教学,不少的基本上没有掌握阅读教学的特点、要求、规律和方法,教什么不清楚,怎样教没有法,大都仅仅停留在对课文基本内容的梳理或支离破碎的、且比较肤浅的理解上,归纳起来可谓“十六‘无’” :
 一、无汉语拼音的使用。在生字词的教学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运用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词,有些生字词即便是学生读得不正确、不到位,也不运用汉语拼音进行必要的正音,只是口头纠正一下,学生最终也不知道读错在哪里。更使人不解的是在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环节中,也不运用汉语拼音了进行认读或正音了,把汉语拼音的认读、正音作用弃之一边,好像汉语拼音在语文知识中、在青年教师的知识系统中不复存在了。
 须知:有些字容易读错,需要运用汉语拼音进行必要的正音,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有些字乍一听似乎没有读错,但是常常是读得不到位,把每一个字读到位是说好普通话和朗读的基础。汉语拼音的认读、正音作用是永远的,是一生的拐棍,即便是高级播音员。这正是:
                                                       汉语拼音作用大,认读正音它当家。
                        要想读好每个字,一生相伴莫弃它。
  二、无朗读指导与训练。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朗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的朗读是需要指导的,朗读能力是需要训练的。然而,在听课中,看到不少教师基本上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训练,仅仅是一般性的要求。一是偏重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忽视思想感情的体会。理解与体会是需要有感情的朗读来呈现的,有感情的朗读又是对理解与体会的外显与物化。所以,忽视朗读就没有完成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特别是一、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指导朗读上,要把一句话、一段话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语气、读出感情,而实际的情形是不少教师则把理解课文看得比指导朗读重要,有点本末倒置了;二是看不到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和训练。有些重点句段、有些难读的句子、有些长句子、有些特别的句子是非常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指导的,教学应给予特别关注。但是,在听课中,基本上看不到应有的、有意识的、重点的指导;三是没有指导与训练的过程。朗读指导需要一个训练、发展的过程,特别是那些重点句段,要使学生从读得不到位到读得到位,从读得不好到读得好,从读得好到读得更好、从个别学生读得好到全体学生读得好等,这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这正是:
                                                          指导朗读很重要,体会情感离不了。
            

www.dbk123.com               宁可理解少一点,重点句段要读好。
  三、无知识的传授与获取。就一篇课文而言,从知识层面来看,有两类,一是字词句段篇方面的,其中总有一些学生不熟悉、不知道的知识点,尤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二是与学习课文密切相关的社会、自然方面的知识点,不了解它就影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然而,在听课中很少看到教师进行这方面的传授、点拨,只顾着泛泛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得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
须知:语文知识和相关的社会、自然知识是学习语文、形成能力的基础,是拓宽学生视界的前提。如,课文中的叠词、总起句、过渡句、前后照应等语文知识,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还要了解它们的作用,更需要运用和巩固,从而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正是:
                                                               语文知识课课有,需要教师细寻求。
                            选取那些重要的,植入学生心里头。
  四、无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知识的价值和生命是不断的迁移和运用,知识只有在迁移和运用中才会不断的升值,并显示出它的力量和魅力。然而,在听课中,我们既少看到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获取,更少看到语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如,在学习了过渡句这一知识之后,在学习的新课文中也有过渡句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运用这一知识去给课文划分层次、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等。可是,执教教师似乎忘记了学生已经学习了这一知识,更想不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运用这一知识。
须知:阅读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或理解课文内容,还应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并不断地积累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的知识,即学语文,用语文,在运用中、在知识的迁移中,使那些语文知识积蓄力量,获得新生。也就是在知识的积累中、运用中形成能力。这正是:
                                                       积累知识贵在用,不用怎能有生命。

[1] [2] [3]  下一页

,课堂教学十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