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声音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三、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
四、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熟,读出感情。
二、认识文中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学生自己试着认。2.师领读。3.生领读。
三 、会认,会写10个生字。
1.先观察10个生字。2.认识10个生字。3.指导写10个生字。4.反复认、写、组词、说话等。
5.练习:选词填空。
关心
6.独立完成课后52页练习。
板书设计:
课
教学目标: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用途,培养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的主动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1.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了解新科技,学习新科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3.学会书写10个生字,认识5个多音字。
教学准备:计算机实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出示、解读学习任务、要求。
1.小芳为什么找不到舅舅家了?
2.她是怎么找到舅舅家的?
3.你知道计算机还有那些用途?
4.合作交流,计算机或其他现代化的工具及设施。5.师提问并小结。6.作业: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完成课后第二题。
体会陈述、感叹、疑问三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1.“叔叔,计算机怎么知道我舅舅家呢?”2 . 小芳高兴的叫起来:“他就是我舅舅!”3.“我们找不到舅舅家了。”
三、独立完成课后“自选词语”。
四、写字教学:教师范些生字。学生书空后练写。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护自救意识和科学意识,并了解遇事要多观察思考。
2.认识8个生字。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感受诗歌的韵律。2.同桌相互检查、评价自读情况。
二、自读质疑。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和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读。2.同桌相互讨论,谈体会。
三、以图助解。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图片上辨别方向。
四、适当拓展。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还可以怎样辨别方向。
五、学生相互检查识字情况。
六、作业: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
课
教学目标:
1、课文中了解回声的原理,留心周围的世界,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6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
2.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朗读,整体感知。
1.就题设疑,激发阅读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2.结合提示,用多种方式读课文,标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
1.师生范读,借助插图理解什么是回声。
2.相互讨论,什么是回声。
3.延伸拓展。(观看投影)
4.同桌互查生字识记情况。
5.作业:预习下一课。
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难、重点:
1.
2.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联系主题,创设情境。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科学知识小竟赛,互相提问。
1.组内沟通交流,做好赛前准备。
2.竞赛开始:
小组间围绕身边的科学道理,相互问答。
3.
课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1.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名人名言,从中受到鞭策和启发。
3.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了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搜集、整理、运用有用资料的兴趣和能力,关注科学,热爱科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1.
第一项“连一连”,“填一填”的词语训练。先让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再朗读体会,小组交流。
第二项训练是仿写句式。书上三个句式只要求学生感悟,反复朗读,体会语气和意思。再让学生写句子,读一读,相互评一评。
2.
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上的两句名言,背一背。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加强积累意识。
3.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有关资料,教学时先读一读“知识窗”,然后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4.
提前布置,待学生准备充分后,下一节举办。
第二课时
一、举办搜集科普知识交流及展示活动。
二、交流展示:
1.展示自己搜集的科普图片或实物。
2.相互交流,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推广科普知识意义。
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