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学案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及评析

04-03 18:58:07  浏览次数:815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学案例
标签:三年级科学教学案例,科学课教学案例,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www.dbk123.com

执教:王利江   点评:刘俊军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今天我们继续认识电。请同学们看这样几张照片(课件出示丰南夜景图片),多么美丽丰南夜景啊,因为有了电点亮了彩灯才使我们的丰南变得更加美丽、漂亮。面对这么美丽的夜景、这么色彩斑斓的夜景灯光同学们能不能提出一些与灯有关的问题?

1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科学价值。

2为什么灯发出的光会五颜六色?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相信你会得到答案的。

3怎样才能让灯泡亮起来?

师:你所提出的问题也非常棒!

4……

点评:从学生身边的夜景灯光引入来探究有关点亮灯泡的问题,既创设了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对学生渗透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教育。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而高兴,因为科学家们小的时候都爱提出一些问题,爱问为什么。可是一节课的时间老师并不能带领大家把你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进行探究,这节课我们就选取其中的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能在科学课上通过探究能够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发光灯泡都是用220V的交流电点亮的,这种电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甚至致人死亡。所以我们不能用生活中的电做实验。老师为了让大家探究点亮小灯泡的秘密,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大家可以放心,这些材料都是安全的。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电工,利用手中的材料亲自解答你们提出的问题,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板书课题:2.点亮小灯泡)。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有!

点评:头脑风暴式的提问使学生很快投入到对灯的探究中来,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都与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有关,必须在教师的梳理下才能将探究目标引向“点亮小灯泡”,这一点做的基本到位。

师:要想点亮小灯泡,我们先认识一下小灯泡。(课件出示灯泡示意图)请同学们观察小灯泡,看一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观察示意图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验材料中的小灯泡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及灯泡示意图。

师:谁来把你观察到的发现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1我发现小灯泡上有玻璃泡、灯丝。

2我发现除了灯丝和玻璃泡以外还有连接灯丝的铁丝和下面的一圈一圈的金属壳。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不过老师告诉你连接灯丝的两根金属丝不一定是铁丝,老师叫它金属架,下面的一圈一圈的金属壳多么像螺丝的螺纹啊,它的名字叫螺纹部分(课件配合出示名称)。除了这些发现谁还有自己的发现?

3我发现螺纹部分下面有一个小黑点。

师:你观察得更仔细,不仅用上了老师刚才告诉大家的“螺纹部分”这个词还说出了自己的不同观察。这个小黑点是用金属锡做成的,老师叫它“锡点部分”。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个锡点部分和哪里连接在了一起呢?老师给小灯泡拍了一张X光片,(教师课件出示小灯泡解剖图)再观察一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4我发现锡点部分和小灯泡的一根金属架以及灯丝相连。

5我发现螺纹部分也有一个点和小灯泡的另一根金属架相连。

师:对了,真不愧是我们班里的小发明家,你们的观察真仔细!的确,锡点部分和螺纹部分分别和小灯泡的金属架相连,这两个部分是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简称“两点”。

师:谁能完整的把小灯泡的结构介绍给大家?

1小灯泡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两个连接点也就是螺纹部分和锡点部分组成。

2小灯泡由灯丝、玻璃泡、金属架、螺纹部分和锡点部分组成。

点评:了解小灯泡的结构是此部分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对解剖以后的小灯泡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小灯泡的了解,螺纹部分和锡点部分“两点”的着重强调为学生顺利点亮小灯泡和描述电在电路中是如何流动的打好基础。

师:了解了小灯泡,那么小灯泡有了什么才能点亮?

生:电池。

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电池,电池里的电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使用。电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电池有哪些部分组成呢?(课件演示电池)

1电池像一个小药瓶,上面有一个小盖子,下面是一根柱子。

2电池上面带着一个小帽子,我听大人说叫“正极”,下面是平平的,叫“负极”。

师:你们说的都很好。的确,上面像小帽子的一端是电池的正极,平平的一面叫负极,但是为了表示方便习惯上人们将正极用“+”表示,负极用“—”表示,正极和负极和在一起称为“两极”。

师:电池上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你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板书:两极 ?两点)

1我猜想要想点亮小灯泡,电池的一极可能要连接到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上,另一极连接到另一个连接点上。

2我猜想电池的两极要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在一起小灯泡才能亮。

3……

师:你们这种敢于大胆猜想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到底电池的两极与小灯泡的两点之间有什么奥秘,一会儿通过实验相信你一定就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点评:通过悬念的设置再次将两极与两点的关系问题凸显得更加神秘而重要,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师:现在有了电池和小灯泡,就能把小灯泡点亮了吗?还需要什么材料?

生:电线。

师:我们点亮小灯泡所用的电线叫导线。导线一般由一层绝缘的橡胶外皮和金属丝组成。

师:了解了我们手中的实验材料,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手中的材料点亮小灯泡,我们要比一比,看那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不过在操作以前老师有个要求,同学们能做到吗?

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你们才能顺利的点亮小灯泡。操作完后把器材放在桌子上,认真倾听同学和老师的发言,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老师奖励“合格小电工”奖牌;表现好的小组,老师就奖励 “优秀电工小组”奖牌。

点评:简单的提出实验要求可以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效性,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小组颁发“奖牌”再次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小组实践。教师统计成功的小组并表扬他们的合作。对遇到问题的小组予以必要的关注、指导。

师:刚才短短的一两分钟,已经有6组点亮了小灯泡,他们很高兴;但是有一些小组遇到了问题,他们很着急,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了?让这些小组把问题拿出来咱们一起帮他们解决一下好不好?

(遇到问题的小组上台前展示自己的连接装置。)

师:为了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老师准备了大一点的模型——灯泡一个、电池一节。用粉笔画出电线的连接情况。

教师选取两个遇到问题的小组,学生将模型贴在黑板上,展示出自己小组的连接情况。

师:我想大家一定在想,那点亮的小组是怎么连接的,他们为什么就能点亮,下面我们就请最先一个点亮的小组到前边来,但是你得拿着你们的实验装置,眼见为实吗。你说点亮了,我们得亲眼看见。

点亮小组演示点亮过程,并将模型贴在黑板上。

师:这里有没有点亮的小组与点亮的小组,它们的差别在哪,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大约2到3分钟。

1第一组没有点亮小灯泡是因为小灯泡没有完全和电池相连,还断着呢,电流流到小灯泡就不走了。另一组我感觉他们的连接中电没有经过小灯泡,而是直接把电池的两极连了起来,所以小灯泡不亮。

师:你的比较真细致,确实第一组同学的连接出现了断开的现象。同学们想一下,一个断开的电路小灯泡会亮吗?(生:不会;师顺势板书:中间不断开)

2我认为想让小灯泡发光必须用导线把电池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连起来。

师:你能描述一下具体怎么连吗?

2我想用电池的正极连接小灯泡的锡点部分,负极用导线连接螺纹部分。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老师奖励你一个“合格小电工”的奖牌,大家鼓励鼓励他!(学生鼓掌)电池的两极确实要和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也就是螺纹部分和锡点部分相连,也就是两极连两点。(教师将板书中“?”改为“连”)

谁再描述一下你们小组的比较情况,注意体验 “两极连两点,中间不断开”两个词在电路连接中的含义。

3、生4……

点评: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遇到问题小组与点亮小组的不同连接,使学生在比较中找到正确连接电路的方法,使“误点”变成“突破点”,使全体学生初步明确点亮小灯泡的基本要素:两极连两点,中间不断开。

师:同学们明白了小灯泡点亮的原因,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1电池中的电流是从正极流出来还是从负极流出来呢?

师: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习惯上把电流的方向定为从正极流向负极。

1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后先经过小灯泡的锡点部分,顺着金属架到达灯丝,又从另一根金属架到达螺纹部分,然后电顺着导线流到电池的负极。

23……

师小结:电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导线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再经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顺着导线又流回到电池的负极,流动过程中是不断开的,这样就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师板书:形成回路)

看起来,电池的两极必须与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相连,并且连接的过程中不能出现断开的现象,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才能使小灯泡点亮。(师再次引导学生关注板书:两极连两点  中间不断开  形成回路)

点评:通过学生对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的充分描述,使学生对完整电路产生初步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一个完整电路即回路的理解。

师:同学们已经基本上弄清楚小灯泡点亮的原因了,那么我们利用我们得出的结论没有点亮的小组可以尝试用黑板上的方法试一试,已经点亮小灯泡的小组要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当然,无论哪个小组,最后都要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这回可能办法多了,一会儿交流时同学们可能一下子说不全,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记录单,把你们点亮小灯泡的情况记录下来。并且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电流的路径。(教师发放实验记录单)

学生小组尝试用不同方法点亮小灯泡,记录连接方法并试着画出电流的路径。

学生汇报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情况,并将连接方法与电流的路径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对方法独特,叙述正确的小组颁发“优秀电工小组”奖牌。)

1组:我们小组是这样连接的……

2组:我们小组是这样连接的……

教师引导印证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电路即“回路”的时候小灯泡才会亮。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连接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这里也有几种连接方法,猜一猜哪些会亮?哪些不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接法灯泡不会亮?(课件出示)

1第一种连接小灯泡不会亮,因为这种连接和我们实验中第一组遇到问题的连接方法相同,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了起来,所以不会亮。

师:像这样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两端连起来的现象叫短路。(师借助课件介绍短路,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第二种连接小灯泡不亮,因为导线的一端没有连接到电池的负极,而是连接到了电池的外皮上。

师:像这种电路中电流不通,电没有形成回路,断开了的现象就叫做断路。短路和断路都是错误的连接方法。

3,生4……

点评:短路和断路是学生在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极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正确理解短路和断路,有助于学生正确连接点亮小灯泡,也能增强安全用电常识。

师:教师课件出示课堂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亲身探究,你知道生活中的灯是怎样亮起来的了吗?

2对家中使用的电器做个调查。

家庭用电调查表

姓名:

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

 

 

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家庭节约用电的建议:

 

 

 

点评:此环节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安全用电常识;再次提出生活中的灯点亮的原因首尾呼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再现;通过小调查增强学生环保、节能意识,体现“科学与人文”教育有机揉合的现代教育理念。

 

总评:

《点亮小灯泡》一课教学中,王老师通过“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这一主线,有效的抓住教学重点,并寻求突破难点的凭借,从而让学生在认识电器元件的基础上,顺利地点亮小灯泡,并对电路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正确认识。在以下几方面做得具有代表性:

一、抓住探究生成的“误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点亮小灯泡》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初次点亮小灯泡。

学生一开始操作便充满了好奇心和迫切感,迫不及待地想点亮小灯泡,不一会儿就有“亮了!”“小灯泡亮了!”的声音。可是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电,有的小组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小组不但没有点亮小灯泡,而且出现了电池发烫的现象;另外一个小组只将小灯泡的螺纹部分用导线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正是抓住了此时探究中形成的“误点”,让他们将错误的连接方法以实物模型的形式张贴到黑板上,同时让最先点亮的一组也将自己的连接情况展示到黑板上,通过对比,找出差别,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要点亮小灯泡必须用电池的两极连接到小灯泡的两点(即螺纹部分和锡点不分),并且中间不能断开形成回路时小灯泡才能点亮。

二、寻求探究的“掷点”,以便形成教学的抓手。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抓住了认识电器元件时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灯泡上有

两个连接点,让学生推测两极与两点有没有联系,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要想点亮小灯泡必须用电池的两极连接小灯泡的螺纹部分与锡点部分,并且中间不能断开,教师顺势概括:两极连两点  中间不断开  形成回路。利用14个字揭示点亮小灯泡的奥秘。用这个“掷点”来形成教学抓手,进而再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过程中运用这14个字来判断连接方法的正确与否。教师有了教学抓手,学生有了探究依据,一举两得。

    三、对于电在电路中的流向问题,由于教师备课的不充分,显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处置有些不当。教学让学生猜想电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时,学生问:“老师,电池中的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还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呢?”教师是这样回答的:“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习惯上把电流的方向定为从正极流向负极。”其实,电流在直流电路中,电池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在电池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虽然教师解释的没有知识性错误,但没有为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知识引导,还是有些遗憾。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备课时是应该预想到的。所以备课要扎实充分,尤其是科学学科,应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及评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实录及评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