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课题研究报告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

04-08 12:40:04  浏览次数:270次  栏目:课题研究报告
标签: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http://www.dbk123.com
有效教研活动是指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实现了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即教学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教研的意识和文化得到加强。有效教研活动所呈现出的特征应体现在“有效的保障措施、有效的组织形式、有效的研究方式、有效的达标策略、有效的评价办法” 等五个方面。
一、有效的保障措施
有效的保障措施是正常开展教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保障措施主要体现在“四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制度引领到位、时空保障到位、经费支持到位”。 在思想认识上,管理者必须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昭教师的思想,充分领悟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进而充分认识到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在制度引领上,必须规范教研组的建设及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引领教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在时空保障上,学校必须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学校管理者要通过对课程的精心排列,活动的精心安排,使同科教师有共同的时间参入教研活动。另外,最好有专用的教研活动室,以减少其他因素对教研活动的过程干扰。在经费支持上学校应对教研活动的经费纳入预算管理,而不是“即兴开支”。
二、有效的组织形式
    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指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时人员的构成形式,这种形式一旦确定便相对比较固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学科教研组(以学校某一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或分学段的学科教师组成);学科备课组(以某一年级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联片教研组(跨校的学科教师为单位组成)等。学校应视其规模的大小,人员的多少确定合适的教研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某一学科人数在3人及以上的应成立学科教研组或学段学科教研组,某一年级学科人数在3人及以上的应成立学科备课组,学科人数在2人及以下的应尽可能成立联片教研组,而不应该把人数较少的学科综合在一起成立综合组,因为这样就会谈化教研的功能,给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专业上的困难。当然,联片教研活动不仅仅限于学科人数较少的学科。 既有教研组又有备课组的学校应以备课组为主线开展教研活动,因为以这种组织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时便于话语的集中。
三、有效的研究方式
一旦研究活动的主题(或形式)确定后,教研活动所采取的方式(研究的过程行为)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活动目标的达成,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及相关的研究方式有:
1、以更新观念为目的专题理论学习和研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在不断的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手段在不断地丰富,这些都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地领会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应用。因此,教师们必须定期对课改相关理论等就教师们共同关心的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以达到理论指导行为的目的。专题拟定后要提前布置,具体的活动方式为“先进行分散学习,后进行集中研讨”,重点应将自己的困惑和收获进行交流和探讨,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种活动适合学科的任何一种教研组织形式的开展,但活动的频率不宜过高,因此选好共同关心的专题很重要。
2、以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为目的专题研讨。当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实际问题而此问题又带有共性时,就应该针对此问题拟定研究方案采取系统的研究方法。其通常的做法是“确定专题→制定方案→行动研究→行为反思→行为跟进”,必要时“行动研究→行为反思→行为跟进”要重复、深入的进行。这种研究除群体要参入外,学科骨干应起引领作用,有条件的尽可能聘请相关的专家指导,以减少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如果提炼出的问题属学科共性则以教研组的形式进行研讨较好,如果是某一年级特有的问题,则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研讨较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研讨中,每个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而不是少数人干,多数人看。
3、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的教材教法研讨。教材教法研讨应是一个很原始的话题,但如何与课改的理念融合,同时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较为有效的方式是“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其主要的研究过程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备课组“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开展。预设性研讨是指以教学周为单位,本周对下一周的主要(或重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其流程为:个体解读→集体交流→形成共识→个性设计。即活动前个体必须对研讨的内容进行解读,然后带着自己的思想、观念参与集体交流,交流后由活动策划人提炼出共识,活动结束后由个体依据共识、融入个性写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性研讨是指对上一周经过预设性研讨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后,出现了那些和预设性研讨相比的“意外”,并对这些“意外”进行归因分析,接着再对下一周的主要(或重点)教学内容进行预设性研讨。每周按这种方式重复的滚动推进。这种研讨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综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同时,张扬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如果是对具体的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时,在预测性研讨和反思性研讨的中间环节,也可进行“同课研究”,形成“课前预设性研讨,课中比较性研讨,课后反思性研讨”的完整体系。
(2)教研组“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开展。教研组开展“预设性研讨、反思性研讨”的活动,相比以备课组的形式开展,对教师个体的要求会更高,因为教师必须跨年级钻研教材教法。活动的基本程序与上面是相同的,区别在于①研究的内容覆盖每个年级的主要内容(在教研计划中要作具体的安排);②研究那个年级的内容就有哪个年级的教师在研究共识的基础上编写教学设计并上研讨课;③听课者和授课者一起进行反思性研究;④不一定每周进行。由于规模不大的学校大量存在,而教材教法的研讨又非常必需,因此,这种方式的推行和完善应引起策划者和参与者的高度重视。
4、以促进观点和经验动态交流的教学沙龙。教师之间能否就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和交流是体现一个学校学习氛围的重要指标。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策划者必须去收集教师们共性的问题;②主题可以很集中,也可相对松散。③参加沙龙的教师必须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对问题的反思与解决进行交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视人员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来确定主交流的人数。交流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最大的特点是“结合教学实际的观点和经验的动态交流”。
5、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的网络教研。如果说其他教研活动的形式是以学校为阵地进行的群体同步研讨活动,那么,网络教研则是拓展了教研时空更张扬教师个性的异步现代教研形式。如:专业的实名教研论坛、博客、远程培训、虚拟研究室、主题学习网站等。这种研讨活动最大的特点是“时间自由、交流话题广泛、交流面宽阔”。
6、其他形式的教研活动。
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共享为目的的资源建设的研讨

www.dbk123.com 。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团队合作、共同建设的过程又是教师研究提高的锻炼过程”。
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活动。这种活动最大的特点是“亲身体验、学而即用”。
当然,教研活动的形式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某一形式下具体的研究方式。因为任何一种形式都具有教研活动的价值取向,而有效的研究方式则是实现教研活动价值取向的关键。在研究方式的掌控方面基本原则是“针对教师的需求,设计教师的活动,营造研讨的氛围,关注行为的跟进”。
四、有效的达标策略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达到本次教研活动的预期目标,是教研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在达成目标的实践行为的策略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关注了教研活动的策划。每一次有质量的教研活动必然有清醒的背景分析和明确的活动意图及预达的目标,如果活动的组织者和参入者没有这样的意图和愿望的话,其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事前必须充分的调研和策划,并且,参入者要做到“有备而来”。教研策划反映了教研组织者的意识与水平。
2、是否关注了群体发展的差异。教研活动的目标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方面常常没有“整齐划一”的“终点”,他常常取决于参与者在已有经验上的建构,而且不同教师教研目标的达成同学生的学习相比更具有分化性。因此,在反映到教师个体发展中不应该“整体划一”的去评价,而是倡导教师真实地、个性化的再现。只有关注了群体发展的差异,才能实现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现实发展观。

[1] [2]  下一页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

《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特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