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课题研究报告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研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研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研活动

04-08 12:40:01  浏览次数:448次  栏目:课题研究报告
标签: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研活动,http://www.dbk123.com
看到题目,请不要以为这是一句广告词,更不是一句时尚用语,它确确实实是我在从事教研员工作之后,特别是在组织教研活动之后的切实感受——只有将教研工作的中心下移,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益。(简单诠释:教研中心下移,并不是指教研员如何深入学校,而是指教研方式的改变,是如何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引入教研。在教研工作中,教研员是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要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走进教师。)
  三年前在成为一名教研员之前,我是一名在教学第一线执教的教师。很自然地,我将教学活动(上课)和教研活动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发现它们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上课要备课,教研活动要有方案;
  上课要有教学目标,教研活动要有教研目标(主题或专题);
  上课要有预设和生成,教研活动有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
  上课要讲优化教学环节,教研活动要注意活动的梯度设计;
  ……
  但是,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上课面对的是学生——心智渐趋成熟的孩子,而教研活动面对的是老师——心智已经成熟的成人。教研活动和教学活动又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巨大的现实问题:上课要讲效率,教研活动也要讲效率。那么,该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呢?
  要解这道题目,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经常念叨着,也不说教学专家们时常琢磨着,我周围的那么多资深教研员们也早就关注到这个问题,并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寻求着……作为一名教研员队伍中的小字辈,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至少可以尝试着去寻求,我想。既然我现有的工作经验大多是从教学活动中积累的,既然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那么,不妨也试着从教学活动中寻求一些值得教研活动借鉴的经验。怎样借鉴?请看下面这个实例:
活动名称:初中作文教学建议专题教研
活动宗旨:分享经验,探讨对策。(语文考试中主、客观题目的分值几乎各半——主观类分数的“大头”就是作文分数;不止一个朋友经常会就孩子的作文问题向我诉苦。)
活动过程:(一)个体体验;(二)小组交流;(三)大组交流;(四)归纳反思。
  (一)个体体验
  在个体体验这个环节中,每位老师在活动最初的近20分钟时间里阅读一份材料,材料是七篇同题作文,并明确阅读要求是:择其善处进行简单点评,选出你心目中的好作文。
  现场描述:15分钟左右的安静氛围中,老师们静心读完了这些文章,不久大家开始“交头接耳”。或许是不习惯这样一种体验的方式(犹如上课时让学生看课文,有快,有慢,有沉浸品味,有无奈焦躁);或许是急不可耐地要与他人分享感受体验……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二)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这个环节中,先根据阅读材料上铅笔表明的A、B、C、D字样自然地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名临时组长。小组交流的要求是:选出大多数小组成员认可的好作文,并找出支持的理由(至少5条理由)。
  现场描述:起先,小组长只能面对一、两位教师进行“集中”交流,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小组成员将自己的意见传递给小组长。小组长在来回的征询中不停地记录着,有些小组长索性再分若干个小小组,让他们先讨论后再提交意见。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渐渐以“放开”(开放?)的心态投入到这个环节的活动中。
  (三)大组交流
  大组活动的现场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大组交流中出现了以下有意思的一幕:四个大组选出的“好文章”不约而同地几乎一致;四个大组长陈述理由时不约而同地在以下几个关键词上:中心、语言、结构、材料等等;四个大组不约而同地提交了讨论中的困惑(各不相同)。这些“不约而同”有的是意料之中的,也有意料之外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脑子也在飞快地思考着,想着该如何进行归纳反思。
  (四)归纳反思
  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各小组在讨论结果的交流中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他们各自对考试中的优秀作文既有共性上的认识,又有个性上的意见。由此体现出大家在作文教学中既有一些相似的基本理解,也有认知思维上的多样性,这也正是作文评价多元化的体现。作文教学中认识到这些多元性是很重要的。
  其次各小组在讨论后提交“经验”的同时,也提交了“困惑”(或者说是问题),充分体现出师与师间的互动中(包括老师们和我的互动)思维的碰撞。这种“碰撞”在以往的报告式、经验交流式、信息传递式等的教研活动中是不曾出现的。“碰撞”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为了激发大家对某些问题的思考——“灵感往往青睐于会思考的大脑”。(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会有爱思考的学生)。思考的深入有助于教研的深入。
  最后,我们应该可以在一些共性的认识上寻求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写作中的),从这些规律中可以试着去挖掘出作文教学的必备要素,这也许正是老师们依靠个人力量难免会挂一漏万的。借助这样一个全员参与的教研活动,将一些写作中,特别是在 “应试写作”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大家的体验后交流,交流后归纳整理,或许大家会认识得更清楚些,更深刻些吧,对老师们今后的教学会更有益处。
  在这样的思考后,我决定把自己事先准备的“初中作文教学建议”这一专题的讲稿在当场酌情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了发言。
活动结果:老师们在体验感受中,在合作交流中,在归纳反思中得到一些教学启示。很多情况下,我辛辛苦苦准备的的讲座是我讲,他们坐(听),偶尔想一想心事,偶尔哈哈一乐;但是那次的讲座是我讲,他们(要)做——有些老师表示活动结束后感到有许多事要做——触发他去做,这,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回头反思这次活动,对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仿佛有了新的认识,例如:
  1.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能否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是关键。
  2.教研活动的主题要鲜明。让教师都全神贯注主题,那么其教研活动的有效度就极大攀升。
  3.能否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教师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教研活动真是抓住重点。
  4.在突破难点上能否运用恰当的策略,用好教师中的优质资源,让教师自己在体验中去感悟,去探究,去判断,去反思这十分重要。
  5.伙伴合作能积极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探索、交流的教学研究氛围,改变一人讲,众人被动听的苦噪乏味的机械教研摸式,有效性极大提高。
  6.正当教师们在小组大组交流中形成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登埸时,教研员把准备的主题内容给以讲解,切中主题,突出主题,教研活动的达成度也就更高。
  简言之:教研中心的下移意味着要充分调动主体(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互动参与)氛围,以此为基础的同时,抓住主题、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才能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似乎又和教学活动相似了。最主要的是二期课改的某些新理念不只是适用于教学活动,也适用于我们的教研活动。对与不对,有待我本人在实践

www.dbk123.com 中,大家在实践中检验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研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研活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