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阅读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

11-15 19:41:56  浏览次数:304次  栏目:小学语文阅读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http://www.dbk123.com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朗读”作为语言实践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得到老师的青睐。日常教学中书声阵阵;不同层次的公开课教学中。“感情朗读”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思考”、“倾听”、“言说”、“写”……这些“佳丽”于是顿失颜色。因为学生动笔,课堂会沉闷;学生静心思考,课堂没有情趣;老师讲解。那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如感情朗读来得气氛热烈,让听课者和学生情绪激昂。岂知课堂上热热闹闹的,下了课学生的心里却是空空荡荡的。
  也许有教师以为阅读课就是“朗读”指导课,只要学生读好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古语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如果这样想,感情朗读的作用就被夸大得过“神”了。”“其义”之所以得以“自见”,是因为原有认知结构中具备能与新信息发生联系的经验。在反复朗读中。主体一方面对原有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一方面对新信息进行意义建构,然后使两者发生联系,从而建构新的意义,即“其义自见”。如果学生的储备还不那么丰富,即如果原有经验与新信息无从联系,那么读百遍、千遍也是无济于事的。叶圣陶先生就说过这样的话:“把文章读得烂熟,结果毫无所得,甚至把头脑读糊涂了,这样的人古今都有,毫无所得,把头脑读糊涂了是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所以,认为一味的读具有魔法似的作用,未见得妥当。”
  诚然,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且“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清人唐彪)书读到一定程度,语言和精神营养的确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要思考: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一味强调感情朗读,轻视静下心来咀嚼品味的默读沉思,弱化圈圈画画、批批注注的个性表达,淡化感受独特、体验丰富的口语交流。这种偏执一端的做法。很可能使阅读教学步入新的误区。学生“思”、“说”、“写”被削弱了,长此以往,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能会是南辕北辙之果。
  “读”(不只指“朗读”)的确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如何把握好“多读”这一主旋律?师生共同弹奏此主旋律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与思结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这“心到”就是强调阅读过程中“想”的重要性。与思结合的读应推轻声读与默读,尤其是后者。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默读作为人的内部精神活动,即适宜于逐句推敲的精读,也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学习课文时,学生边读边查,边读边画,边读边想,去体会,去揣摩,“人在里面,猛滚一番”,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那该多好!可以说,没有潜心的默读,就不能发现疑问;没有潜心阅读,就不能对文本的信息进行归纳综合;没有潜心阅读,也不能悟得语言表达的规律……不能因为默读时课堂静悄悄而斥之为“气氛死气沉沉”。笔者呼吁:我们在强调书声琅琅的同时,不能把“默读沉思”打入冷宫。“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度。”(朱熹)读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思考,思考到不懂的地方就要读书查阅。学与思的有机结合,“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这应是“读”之要义。课堂中多一些静思的时间吧,让学生沉浸于文本,使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倒门的脑海中清晰起来,从而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为有效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积蓄丰富的“话资”。
  
  二、读与说结合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也,所知者深也。”(王维《人间词话》)我们的教材大都文质兼美,属“大家之作”。学生由于缺乏体验,对作者的感受往往难以真切地体会到。如何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理差异、情感差异,让他们体会到作者独特情思呢?我们教学时可以在“思”的基础上,以读促说,以说促读,读说结合,相得益彰。《小草和大树》一文有一个教学目标为“理解句子的含义”。其中一个句子是“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即便是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后都能根据一定的语感读好这个句子,但是,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呢?未必能够。仅仅能够有感情地读句子并不完全代表语文除朗读以外的能力有提升。教学过程可以是结合思考、说话与朗读为一体。可让学生先结合仙人掌生活的环境和开花的状况说出仙人掌的生命如何艰辛与壮丽;接着结合课文内容品味夏洛蒂在什么样的逆境中如何艰辛地生活,又如何取得壮丽的成绩;最后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含义。看看学生学习后的表达。
  生:夏落蒂一直在逆境之中生活着:家庭。遭不幸;写诗,遇嘲讽;出版。又失败。这就好比是仙人掌生活在风沙之中一样艰难。但是,她最后又取得了壮丽的成绩:夏落蒂的《简·爱》受到大家的欢迎和重视;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恩的小说同样获得极大成功。三姐妹同时获得巨大的成功,震动了世界文坛!这如同仙人掌花傲放于风沙中一样。
  生:仙人掌不怕环境的恶劣,傲然地开放在缺水、茫茫的沙漠里,而夏洛蒂也不怕生活中的种种逆境:比如,母亲早逝,她要挑起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做家教,帮富人带孩子等;尤其是当自己把诗寄给骚塞时竟然得到的刺心的剑,把她的心刺得鲜血淋淋;没想到的是诗歌好不容易出版了,竟然只有卖出去两本,多么伤心的事啊。但是她们姐妹却最后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夏落蒂的《简·爱》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恩的小说同样获得极大成功。三姐妹同时获得巨大的成功,震动了世界文坛。
  ……
  从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中,我们分明感到了孩子情感的涌动,这是学生心灵真切的呼唤,这是孩子情感的自由表白。说着说着,课文言语所蕴含的情感似乎骤然间与学生的情感相通了,共鸣了。在这个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已是水到渠成,即能在“读”中,将文章的情妙酣畅体现,尽情宣泄。试想,如果没有“说”的环节,一味地让学生“读——读——再读”,想要充分进人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想要深刻领会夏洛蒂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那可能是教者的一厢情愿。
  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说得有个性,能带动读的深化;读得入情入境,也能推动“说”得有声有色。读与说的结合,实际上即是完善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也是言语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偏爱朗读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含英咀华品真味的口语表达,让学生的言语和精神在读说结合中同构共生,在读说 结合中不断升华。
  
  三、读与写结合
  
  《盘古开天辟地》有这样一段话这段话: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如果仅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不能完全让学生感受盘古开天地的神奇,也不能促使学生在本课学习后说、写、听的其他语文能力提升。若采用读与写有机结合的教学,那么就会展现一片新天地。教学过程如下:
  1、乱序排列中感受想象不能随意
  出示乱序排列让学生比较: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双眼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四肢,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他的肌肤,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血液,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汗毛,变成了(隆隆的雷声);他的汗水,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学生指出这样写虽然内容没有改变,但是让人觉得想象不合理。

[1] [2]  下一页

,阅读课,不仅仅只是“感情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