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

04-03 17:53:29  浏览次数:275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案
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http://www.dbk123.com
环节三:为加深对地貌的认识,老师可以出示地形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说说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地形,同时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使学生能够概括性地记住地球地貌的总体状况。可补充解释古人“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说法。
环节四:首先,师生共同交流家乡的图片,出示一张本地地图,试着找到学校所在的位置。学会看地图,体会地图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在试画地图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真正学会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环节五: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明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而且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老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手段的先进性进行比较的同时,大胆想象,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
环节六:本环节给学生布置了课下实践活动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创造了条件。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再次迁移,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逐步深入。
二、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用沙、石或橡皮泥做一个地表模型,并画出它的地形轮廓图。
制作准备:彩色笔、透明塑料片、托盘、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水族箱里的那种)
制作过程:
1、先做一个有山有水的地表模型沙盘。
2、把画有网格的透明塑料片罩在地表模型沙盘上,用彩色笔在塑料片上画出地球轮廓。
3、用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图。
4、自我评价制作效果。

3、地球的内部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三个盒子里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不打开盒子,有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
答:用钻洞观看、摇晃听音、手拿掂重等方法,可以知道盒子里分别装有水、细沙和小石块。
问题2: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答:科学家不但从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而且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正确地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教法分析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的构造。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去猜测暗盒里的物体,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猜测盒子里的物品是什么,为后面了解人们是如何研究地球内部作了铺垫。课文的第二部分介绍了科学家们是如何收集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的。第三部分是学生动手做一个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这一课相对来说显得很简单。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能够制作一个比例合理的地球构造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尊重自然的科学自然观。
科学知识:
知道科学家所揭示的地球内部构造。
2、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2)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猜测黑盒子里的物体——了解科学家如何掌握地球内部信息——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的思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激趣导入,猜盒子里的物体——推测科学家工作,讨论地球构造——动手动脑,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课堂评价,总结结课
环节一:教师出示三个密封的胶卷盒,提问: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做?各组学生讨论后亲自动手实验,注意在实验中要及时记录所得到的信息,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学生汇报交流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能提示学生完整的表达。
环节二:教师提问:“地球的内部有什么,科学家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知道的说给大家听听。”这样,一方面与上一环节有效联系起来。同时很好的调取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交流时,应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让学生进行观看。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情况做一个推测并画下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构思,比比谁画的最有可能。进而总结出,科学家不但从地球表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从地震波的偏转现象给地球内部分层。再次,课件介绍地球内部构造的片段。教师出示鸡蛋一只,讨论:鸡蛋的内部结构会与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关系?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www.dbk123.com 环节三:在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之前,先先引导学生讨论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地球按比例缩分为:内核大约直径1厘米,外核厚度是1.7厘米,各种岩石组成的地幔大约是2.2厘米地壳-薄薄的一层即可,同时要讨论制作的顺序及选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环节四:课堂评价是应侧重于学生自制模型的效果以及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程度,大力表扬大量搜集资料、及时整理分析资料的学生,使学生获得做科学的成功感。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制作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尺子
制作过程:
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如果将内核的直径做成约1厘米的小球,那么外核的厚度约为1.7厘米,而地幔的厚度约为2.2厘米,最外面的地壳只需要薄薄的一层即可。
2、先做好里面,再做外面。
3、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

4、火山和地震
一、问题解答
问题1:仔细观察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过程,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答:火山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问题2:当地震发生时,你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吗?
答:在发生强烈地震时应尽快跑到空旷处,如来不及,就应躲在桌下、床下等有遮盖物的地方,或者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
二、教法分析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这部分内容是通过地球内部构造、火山喷发成因以及火山喷发对人与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教学,使学生形成对火山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认识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一客观规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具有极大破坏力的地质现象,它也是地球内部运动的产物。教材提供了唐山地震后的情景图片,展示了地震的危害,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通过推测地震的成因,模拟地震仪工作原理以及了解预防地震的方法等学习内容,使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的结果,如何在地震中作好自我保护。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想像能力,同时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1、目标定位
科学探究:
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拓展信息的能力;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
科学知识:
    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力的作用,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预防措施以及地震火山带的分布。
3、教学思路与流程
本课教材是按照“了解火山——研究地震”的思路编写的。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采用如下的教学思路:
课前收集资料,探究活动前置——展示火山和地震,提出问题——探究火山喷发成因,模拟火山喷发——探究地震成因,模拟地震发生——了解科学家故事,学会自我保护
环节一:上课前一周,要让学生通过查找课外书籍、查询因特网,获取有关火山以及地震方面的各种信息特别注意让学生记清楚资料的出处,强化学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
环节二:利用课件让学生来认识地震和火山喷发对人类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这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性的一步,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进行研究是科学探究的起始。学生产生问题后,师生共同交流火山喷发和地震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