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平均数的意义》课堂实录与反思
《平均数的意义》课堂实录与反思

《平均数的意义》课堂实录与反思

11-15 19:40:38  浏览次数:884次  栏目: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标签: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大全, 《平均数的意义》课堂实录与反思,http://www.dbk123.com
  这节课与以往的传统教学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课程目标着眼点不同
  以前的课关注的是知识点,是结果,是让学生会做题,会解题,会考试。而现在的课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当我让孩子估计自然博物馆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多少张门票时,一个小男孩估计了1500张。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答案,也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在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之后,请他去采访别的同学是怎样估计得很准确的,使他在学习别人之后反思自己,同时对他的反思给予表扬,使小男孩和同学们学会了在反思中学习。
  “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馆长,看到这个信息,你会有什么想法?”以及严重缺水地区和小明家日平均用水量的比较,这些情节的设置都使孩子不但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更是从小感受到了社会的责任感。
  二、呈现方式不同
  以往的课是出示例题——分析解答——总结规律——机械练习。而现在的课是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首先让孩子在拍球活动中产生对平均数的强烈需求,体验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在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本质意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然后再去用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不同
  过去的课是一人讲,大家听,师演示,生观察,孩子们是在被动地听数学、看数学。而现在的课是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
  四、师生交往方式不同
  过去的课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而现在的课堂不只是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老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孩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自由发展,不仅学会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五、应用形式不同
  过去的课在规律出来以后就开始反复地练习,练习书本上的习题,大量
  的、重复的练习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而今天的教学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学得有味道,不枯燥。比如节水问题、少儿歌手比赛、小明会不会有危险、打靶游戏等等,无一不是孩子们熟悉的而感兴趣的问题,孩子们用平均数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这些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教师要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给孩子以富有个性的评价,激励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这样我们的数学将不再枯燥,让我们的数字会跳跃,图形会唱歌,我们的数学从此富有生机,充满乐趣。  
  我曾经在05年10月份听过这节课,教学内容的呈现稍有差异,容量没有这节课大,但是吴老师对平均数一课的精彩演绎让我永远的记住了,她的精彩在于学生不是简单的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是从深层次上,让学生感受了什么是平均数,平均数是怎么来的,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是在一种自我体验,同伴互助,教师相机引导的经历中去建构平均数的模型。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思考,比如在课开始时,老师加入到女生的队伍拍球的环节,学生产生的异议,这种思考是学生自主的思考,绝对不是教师提问后的思考。孩子们在思考中获得的是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看这节课感觉到吴老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刻理解。看了这个案例又让我有了新的思考,在思考中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也有了新的认识。好东西,大家分享!

上一页  [1] [2] [3] 

,《平均数的意义》课堂实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