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http://www.dbk123.com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109—113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随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合适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分析。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一格代表2个单位过渡到一格代表多个单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找到切实可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你能猜出来吗?
一座房子真有趣,有门有窗有坐椅,坐在原地不用动,一下跑出二三里。
2、你都见过哪些不同种类的汽车呢?(让学生谈一谈)
(大致把常见的汽车分为轿车、面包车、大客车和货车4类。)
(板书:轿车、面包车、大客车、货车)
3、我们周围的马路上每天都要经过许多的汽车,你知道在这么多的汽车当中那一类的汽车最多吗?(学生猜测小轿车、面包车等。)
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你怎么样就能准确地知道到底哪一类汽车最多呢? (数一数或统计 )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求新知
讨论统计方案:
你打算到什么地方去统计呢?(马路上)
怎样做记录呢?(画“正”字的方法。)
下面是一段马路上汽车来往的录像。请你用刚才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每种车的数量。
(第一步:收集数据)
1、播放录像,学生尝试记录。
反馈:记不清楚。
2、学生交流:谁能想一个办法准确的记录出四种车的数量?
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人记录一种车的数量。
3、分工合作:再次记录四种汽车的数量。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据是随机出现的、不确定的,以及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第二步:整理数据)
4、教师整理数据,出示没有填数轴的统计图
让学生讨论怎样填数轴?一格代表几辆汽车比较合适?
如果用一格表示1辆,最多要画50格,表示2辆车,最多画25个格,格子不够,也太麻烦了。
(明确用1格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5、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统计图。
(这一部分主要是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从一格代表2个单位过渡到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渗透如何通过推测来选择合适的单位。)
(第三步:分析数据)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刚才谁猜对了?)
组织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②、现在我们统计的是2分钟内经过这段路的汽车数量,那么你猜一猜4分钟大约会有多少辆小汽车经过这个路口呢?
③如果还让你用这张统计图,应该让一格代表几辆车呢?(10辆)
④2分钟就有这么多的汽车经过,如果你是家长你想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做为学生你在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如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预测要合理,有根据。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113页第3题 。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是班级图书角的各类图书情况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117页第15题。
从统计图上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的统计和以前学的统计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二年级下册《统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