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美术小学美术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04-06 18:46:37  浏览次数:397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www.dbk123.com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课题:第二课风景写生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课题:第三课心中的风景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二)新授
  1、选景构图
  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
  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
  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
  (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
  (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www.dbk123.com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
  1、可以利用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作风景画。
  2、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风景长卷的绘画。
  教学随笔: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本课对学生进行构图的基本练习,作业大部分不错。
  课题:第四课会动的剪影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1] [2] [3]  下一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