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中学: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04-08 14:02:54  浏览次数:879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 中学: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www.dbk123.com
一、比较阅读的价值 
比较,就是寻求众多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差别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人们认识事物、说明问题、辨别正误、决出高下、解决疑难的一种最普遍、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我们平时所说的“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也道出了人们对比较法价值的肯定。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章或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异同。这种比较的实质是将原来互不关联的若干知识信息,经过观察、分析、综合、概括,重新加以排列组合,使之在头脑中形成新优化信息群。这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训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鉴别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当代,它无疑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方法。再者,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也反映出了编者的比较意向。编者有意把有可比性的文章或材料编排在同一单元里,并设计了许多带有比较性的思考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也是对编者比较意向的落实和体现。先贤梁启超、鲁迅也都是倡导过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
二、比较阅读的形式
比较阅读的形式是丰富灵活的。从教材之间的关系看,可以课内比课外;从教材之间的地位看,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主从式的;从教材内容的取舍看,可以全面比,也可以部分比,或者选点比。
本文笔者主要着眼于教材的体裁和题材,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的几种常见形式。
(一)比较体裁相同,但题材不同的文章
这种比较主要运用于单元教学中,初中语文教材除文言文外,大多把体裁相同的文章编在同一单元里,教材的可比性十分明显。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虽然体裁相同,但在写作手法上、语言风格上是各具特色的。
例如《范进中举》和《孔乙已》这两篇文章,它们都是小说,都是从喜剧的形式写悲剧的内容,都具有讽刺的审美品格。范进和孔乙已都是受封建教育毒害的读书人,都迂腐至极,又都有着善良的天性。但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两篇小说是不尽相同的。在人物上,范进委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孔乙已则显得清高傲气,甚至自命不凡。在写作技巧上,《范进中举》是讽刺兼滑稽,其特点表现为在现实基础上进行夸大变形,使描写对象得致端的表现;《孔乙已》的讽刺却是现实主义的,是白描式的,情节安排自然而不荒诞。在结构上,《范进中举》以作者为外视点,采用传统的联贯式结构,全方位地进行描述;《孔乙已》以“我”为内视点,通过片断连贯的方式结构文章,有散文化倾向。
(二)比较题材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
这类比较可以侧重比较它们在体裁方面的区别,进一步理解文章体裁对文章内容的限制作用。这种比较具体、实在,对于学生认识文体的特点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比空洞地讲解理论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中国石拱桥》和《北京立交桥》这两篇文章,它们都是以桥为题材,内容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本质上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而《北京立交桥》是记叙文。文体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下面三点:从写作意图来看,《中》文的目的是要给读者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包括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北》文中的目的是要告诉读者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从表达方式看,虽然两文都用了记叙、说明、描写和议论,但《中》文主要用的是说明,而《北》文主要用的是记叙。从语言上看,《中》文语言简朴、准确、严谨,读来使人觉得明白晓畅,质朴无华;《北》文的语言则显得生动、激越,给读者以极强的感染力,因而有人称赞它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赞美诗”。
(三)比较体裁和题材都相同或相近文章
这类文章,同中有异。通过比较,可以使学生懂得:同一体裁、同一题材,由于作者对生活有不同的感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营构自己的文章,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我军横渡长江情景》这两篇文章,它们都是消息,都具有消息的一般特点,报道的又是同一事件——渡江战役,但由于作者的身份不同,感受不同,从而形成了文章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差异。《人》文作者以战径指挥官的身份统览全局,简略、概括地介绍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内容中既有对战略部署、战事推进的介绍及评论,也有对敌军的分析和改策性极强的分化、瓦解、争取敌军的内容,语言凝炼、概括、深刻,表现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的胸有成竹和指挥若定。《我》文作者以战役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具体地报道了西路国的渡江情况。文中有大量细致入微的描述,使文章显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富有立体感。语言生动,细腻,渗透着一位随军记者亲历战火的激动。
(四)将课文与原稿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的特点,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
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将课文和原稿相比,改动的地方有百处之多,一些简单的改动却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这句,原稿是“……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新的讲义。”如此一改,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表述得更准确,“陌生”较之“新”更恰当地表达出了鲁迅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他自己的心境,“许多新鲜”这四个字,使鲁迅渴求救国知识而得到满足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二是,使用两个“许多”,用“陌生的先生”与“新鲜的讲义”相对仗,增加了思想的容量,调整了语言的节奏感。
这类比较还可以加以发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文章中用得精妙的词语或句子做一点改动,然后将改句与原句作比较,使原句的特点凸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三、比较阅读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要作比较的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否则比较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时,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埋下比较的伏笔,为以后的比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比较阅读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的主体应是学生,教师切忌越俎代庖,要变讲解型为指导型。
(三)比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较的难易、范围应充分依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一般说来,应按年级的上升而递增。
(四)比较要精心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板书图示。板书图示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显示功能,富有启发性的板书图示可以使比较点条理化,明确化,可以使比较的过程简单化,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单位:甘肃省西和县北川初级中学

,中学: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