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
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

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

04-08 14:02:27  浏览次数:834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 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http://www.dbk123.com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课堂上教师问题的提出。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是教育学、特别是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但是,现代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堂提问却是随心所欲,没有一个系统的提问设计,如果这样,就起不到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应起到的积极作用。那么,课堂提问对学生和我们的教学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这是我第一个要阐述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的作用如下: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人总是有力图认识、探究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教师的提问如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但它对认知活动却有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兴趣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就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形式之一。

(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需要学生主观努力去解答的问题,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就要想方设法弥补眼前与目标间的漏洞,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而无论心理学家还是教育学家,他们总是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分析来研究思维过程及思维水平的发展。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如果具有一种方向性和指导性,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学和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3) 调控教学过程

教师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经常不断地依靠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而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是形式上的把馈。这里关键就在于问题的设计的质量如何了。

此外,课堂提问还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思路定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活跃课堂气氛等作用。我想,只有我们了解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教学中真正重视问题的设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课堂问题设计时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 明确针对哪些内容提问

第一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我在讲授《山中访友》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直书课题,然后让学生想像,“作者到山中访一个怎样的朋友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后,一个个兴起了小手

“作者到山中去访一个世外高人,他的武功天下第一”

“去访一位得道的高僧,听他讲论佛经”

“去访一位像陶渊明一样的怀才不遇的隐士”

“作者只是去访一户在山里的帮助过自己的普通的山里人”……

学生的兴趣高涨,我不动声色,让他们翻开书,自己去书中求证,看谁说得对,学生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一个个急不可待地翻开书读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抓住疑问点提问,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我在讲授《风筝》一文时,学生对文章中关开“精神的虐杀”所反映的社会现状的问题感到难于理解,为此,我提出了三个问题:①作者对小弟的精神虐杀过程中,作者与弟弟各自的表现如何?②他为什么敢于以小弟那样?③这种虐杀在当时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吗?学生四人一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问题的理解难关慢慢被突破。

我――傲然 成就感 按自己的意愿办事

小弟――惊惶 瑟缩 绝望

在这一过程中我问学生,如果这个小弟是你家中的小弟,他会怎么处理?学生通过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小弟不会反抗。在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很容易便联想到封建家庭中的男尊女卑、长兄如父等封建家庭等级制度对孩子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而更进一步联想到整个封建社会,再结合历史知识完成了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从而使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第三,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隹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 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创造是十分有益的,例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皇帝游行结束后,回到皇宫他第一件事可能会做什么?”学生们展开想像,一个个举起了小手:

“我认为皇帝会下令抓住那两个骗子,因为他们触犯了皇帝的尊严,而有他会把那两个骗子处死”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以皇帝虚伪的性格,他处死了骗子则表明了他是一个蠢才,连这样的当也能上?不是蠢才是什么?他可不愿承认这一点,我想他会制作一个特殊的容器,把那件不存在的衣服珍藏起来,而且下令抓住那个小孩子,让他当奴隶,而这种做法也会得到所有大臣的赞同,所以皇帝做这件事的可能性更大些。”

……

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而且学会了结合现实中人性的理性思维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第四,抓住矛盾点进行提问。此种提问以抓住一对矛盾或抓住一个现象提问,使讨论的中心直指课文的重难点,仍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善良的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以及那些农民们为什么明明什么也没有看到,但他们却都说这布美丽?”这时就抓住了一个矛盾点:即“什么也没有”和“夸衣服美”,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很快找到了答案,原来一切缘于人们心灵深处的虚伪、自私、爱幕虚荣,而这种性格的人往往会上当

www.dbk123.com 受骗,课文的重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而且学生还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明白了在生活中如果拥有像书中人物那样的性格,一定会不当受骗,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 注意不同类型问题的提问。

根据心理学原理,我们可把提问划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记忆性问题,例如“一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号什么?字什么?这个词怎么读?有什么意义?”等,这类提问只需要学生凭记忆的信息表达出来,主要为了再现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但思考的水平较低。第二层次是思考性问题,如要求学生“这一层是什么意思?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等。这类问题往往停留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浅层次认识上。第三类则是探索性问题,这种问题往往需要学生对已知信息结合原认知体验,通过辩证、选择等综合分析后才能把问题很好地加答出来,例如讲解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时,我问到:作者通过想象把天上的生活描述得那么美好,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作者有什么目的吗?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综合历史知识、作者的经去思考,从而达到由“想像”到“现实”,再由“现实”到“想像”的思维跳跃,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索性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绝大部分教师在提问中只关心前两种类型的提问,因为考试对记忆性问题要求高,而对思考性问题要求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每10个问题中有8个属于前两种的提问,一个属于课堂纪律和管理的(学生的违反纪律需要暗示)只有一个是属于思考性的,为了加大课堂容量,许多教师为了满足课内阅读理解考试的要求,甚至在理时教学中直接按阅读题来讲课,把知识点给学生一画,学生回答不上来则直记到书上,思考性与探索性问题也变成了记忆性问题。而这种教育的方式使得语文教学的记忆性内容增大了许多,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反感。至于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我想我们现在是无能为力。

三、 注意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时都很清楚,这就像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多了也会觉得不好吃一样。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点自己的做法。

[1] [2]  下一页

,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

《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课堂问题设计之我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