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于永正:《教海漫记》摘录
于永正:《教海漫记》摘录

于永正:《教海漫记》摘录

04-08 12:59:26  浏览次数:590次  栏目:教师培训提高
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培训, 于永正:《教海漫记》摘录,http://www.dbk123.com
   “造段”练习;“写话”练习,如学完《再见了,亲人》,让学生写一写他们之间的对话。
42、“行成于思”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缘起
    于老师的一些精彩的课堂设计,都是想出来的。古人云:“行成于思”嘛。
但是,它们不是忽然来了什么灵感,突发奇想,一下子从脑子里蹦出来的,而是经过一个长期的思索、学习、实践的过程形成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学思”、“思学”的过程。
    只*一个人去“思”,所得就会有限;还要“集思”。“集思”才能“广益”。
同事之间经常组织一些教学经验交流会,集思广益,事半功倍。
43、探索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实验的实施
   办法之一:利用生活本身提供的言语交际的机会和素材进行说写训练。如:老师病了,请同学们写“慰问信”;捡到东西,及时写“招领启事”;写“表扬信”等。
   办法之二: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进行说、写训练。如:写一写上课时,班级来客的外貌、事由;把轧面机“请”到教室,让同学们看着说明书给大家讲解等。
要是生活一时不能提供说、写机会和素材,就创设。人,是活的;思想,是活的。不能坐着等米 下锅,要主动找米下锅。
   办法之三:开展活动,相机安排说、写训练。如:进行“认识苹果”活动。
   办法之四:通信作文。
“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否定了为作文而作文、为升学考试而作文的思想,强调了应用学科的应用性,强调了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
44、“下水”
    参加工作第四年了,写过的“下水文”屈指可数。今天,读了于老师的文章,方知“下水”的重要性。
“下水”原是叶圣陶先生打的一个比方。
写“下水文”可不是让学生抄的。“下水”的目的首先在于了解题目的难易,怎样写才好。
  

www.dbk123.com ;写“下水文”不是让学生抄的,但有时候要念给学生听,为学生示之以范。什么时候念?念多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写“下水文”时,完全是以教的学生中的极其普通的一员的身份或心态去写的,尽力写得有“孩子气”。
45、命题的艺术
   读了于老师“命题的艺术”这一小节,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抓耳挠腮了,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文章起题目是一门艺术。老师给学生出题写作文叫“命题”。因为学生必须按题目写文章,所以给学生出题目——命题——更要讲究点艺术。
《我第一次……》、《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敬佩的一个人》……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这样的作文题目比比皆是。其实,正是这些“意义”、“敬佩”、“难忘”把学生框死了,既无其人,也无其事,就出现了“编”作文的现象。
    于老师起的题目就很不错,如: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可以出这么几个题目让学生选择,《嘿,我这个人》、《哈,我这个人》、《咳,我这个人》,这些题目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效果更佳。
     再如:让学生写自己和同桌,出这样的题目,《远亲不如近邻》、《不准越过“三八”线》、《井水不犯河水》等,学生一看题目就来了兴趣,能写不好吗?
   作文命题少了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减少大半,就像做菜少了油盐就提不起人的胃口一样。为学生出的题目让学生一看便有兴趣,便很动情,便产生写的欲望,确实是一门艺术。
46、“小题大作”
    经常嫌弃许多学生的作文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细细想来,自己没能指导学生做到“小题大作”。
   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件件小事皆可大作,而且作得有声有色。
   可是,有的学生有生活,也知道写平平常常的小事,作文却写得苍白无力,为什么?问题在于,这些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不强。我们要让他们在劳动中、活动中、交往中、读书中、艺术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真谛,感受人间的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才会捕捉住平凡的小事中的闪光的东西,才会与别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与大自然中的美产生共鸣。
    记住:小题也可大作

上一页  [1] [2] [3] 

,于永正:《教海漫记》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