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阅读六年级阅读训练
六年级阅读训练

六年级阅读训练

03-25 15:16:21  浏览次数:255次  栏目:小学语文阅读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 六年级阅读训练,http://www.dbk123.com
   E. 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活力。
   F. 作者介绍刘珙重建书院,还着重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1.(1)引出东方古代哲学家小径;
    (2)为下文作铺垫,说明岳麓山小径的伟大;
    (3)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2. (1)书院兴,说明文明在前进;
    (2)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
    (3)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
   3. (1)再点"小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
     (2)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
    (3)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
   4. C、F(C项这句是对世人的讽刺,批评世人对文明不如对歌厅有兴趣;F项不能说与政府始终对立,也有妥协的时候)  

二、阅读(33分)



(一)(8分)


  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整个湖山醒来了。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一层金色。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


1.反映“结伴”的词语是--------;反映采茶姑娘愉快、兴奋的词语有-------、-------。(3分)
2.这段话按照---------顺序写出了采茶姑娘--------------时的情景。(2分)
3.用波浪线划出2句比喻句。(2分)
4.除碧螺春外,你还知道中国有什么名茶,举一例:(1分)




(二)渔王的儿子(12分)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们尊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5.“渔王”年老的时候为什么苦恼?(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6.“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表明渔王在教孩子捕鱼技术上的做法是:------。(一个成语)(1分)

7.渔人的失误是什么?(2分)



8.“路人”的观点是什么?(简要概括)(2分)



9.“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表达了“渔王”当时怎样的心情?(2分)



10.从文中找出反映渔王捕鱼技术的态度的词语。(1分)



11.你认为这则故事仅仅是在批评渔王吗?(2分)

   




(三)母亲·儿子(13分)



  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
  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那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满仓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柱子被汽车撞过。在抬往连队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丝丝缕缕地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
  满仓去后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兵们比练庞中华的字帖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兵们了解的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旮旯里,信首都称娘。
  满仓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永远回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
  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品、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
  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队那时正有76个兵。
  满仓已是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醒过来了,她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干大事业……”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


12.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2分)


13.小说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语言是母亲、儿子各自临死前几乎相同的语言,这是因为____________。(2分)


14.满仓去世后,满仓连队为何学习满仓的字?(2分)


15.“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一种___________的复杂情感。(2分)


16.“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中“哭开了”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________的感情。(2分)


17.文中写了两个“谎言”,你认为哪个“谎言”更感人?为什么?(3分)
   




打伞的女孩




  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前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
  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六年级阅读训练

《六年级阅读训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