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04-02 00:29:36  浏览次数:691次  栏目: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http://www.dbk123.com

①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②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3. ⑶例2。(P90页)(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2给出了四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都是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成绩给他们排出名次。例题下面的插图提示了几种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的方法。一种是根据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来比较,另一种是化成厘米来比较,还有一种利用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至于比较的结果,则留给学生自己填写。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的方法,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学生还很容易想到,直接看到小数比大小。实际上是把整数比大小的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4. ⑴例3和例4。(P95-96页)  

①教材中的插图画了文具商店的一角,标出了8种文具的价格。例3和例4以及做一做的三个问题,都来自于这幅插图。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②例3和例4的解答中各提示了两种算法,重点是引出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前可以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及其竖式计算,以便学生将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课题中来。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答案。并感悟其中的算理。  

⑵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问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5题有必要让学生读题后通过复述题意,搞清10千米以内1元,是指坐10站或10站以内都只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5元。学生还没学小数乘法,这里可用连加计算,由于数据比较简单,也会有学生列出算式1+0.5×3,并口算出结果,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一、教 学 目 标(见参考141页)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分析

    

综合

   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  

   

联想

    

识别

      

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  

   

三、具体教学  

5. 1.例1。(P99页)(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给学生一幅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图下面小精灵明明提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接着,显示出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解决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例2。(P100页)(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呈现了团体操表演的画面,并显示出“这个团体操有60人表演。”的信息。例1与例2素材的选取具有连续性,让学生在运动会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由此,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  

和前几册教材的思路相同,本册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还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本单元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1.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三、具体教学  

1. 例1。(P108页)。  

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统计表中的前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示的方法表示这两个课外小组的人员组成情况。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直观图,所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空白图,让学生在不同位置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最后,再让学生列式求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共有多少人。  

2. 例2(P109页)。  

⑴本例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所以,从第一个图中可以看出,一个西瓜重 4千克 ,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四个苹果重 1千克 ,让学生思考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在这里还不能直接运用等量代换,需要学生首先考虑:一个西瓜和 4千克 砝码同样重, 4千克 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引导学生想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教学本例之前,首先应该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前两个图并思考: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自己解决有困难,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示:从第一个图中知道一个西瓜重4千克,如果能知道多少个苹果也重4千克,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教学时,如果学生抽象地想像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软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