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课题研究报告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04-08 12:43:15  浏览次数:641次  栏目:课题研究报告
标签:课题研究报告范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http://www.dbk123.com

课题名称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申 报 人

方祖银

教龄

26

联系电话

13819166467

邮箱

Fzy5031@163.com

完成时间

  20xx年5月

研 究

指 向

(      )德育创新  (        )课堂教学  (        )专业发展

(        )班级管理   (        )资源开发  (        )其   

单 位

意 见

 

 

 

 

 

 

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评 审

意 见

 

 

 

 

 

                                                  年   月  

说明

 

教师个人小课题申报也必须附有研究方案。

 

 

安阳乡中心小学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表

(20xx年10月23日)

申报 人

方祖银

26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主题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小学思品课程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回归生活”,它承担的教育任务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因此,它在对道德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阐述中,明确地指出“道德产生与社会生活并内在与社会生活”。在标准或教材中强调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教材的设计中首先体现的一个设计理念就是“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作为一所乡村中小,学生的已有经验的主要来源途径就是与学生生生不息的乡土文化。一天,我在给六年级学生上《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民风、民俗知多少”。民风、民俗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了解多少呢?为了在上课前心中有个数,我课前在两个六年级班了解了5名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果令我很是失望,除了节假日中的放鞭炮、弄点好吃的,学生对其他的了解几乎是陌生的。如按本地的风俗,在放鞭炮前都有一定的礼仪、吃也有一定讲究,学生不知道。具体到其他一些节庆的习俗、婚丧寿诞风俗就更不了解了。这不仅一方面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也是土生土长在本地农村的孩子,想象自己在十二三岁时,对相关的民风民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不禁思考,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对于自己生生不息的本土文化这样陌生?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决定就这个问题作一定的调研,好为自己的品德课教学掌握到第一手资料。

 

 

 

1、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味。传承千载的民风、民俗是老百姓情感的载体,是生生不息的一泓清泉,是中华民族化不掉的根。而今,我们的孩子正对“根”慢慢陌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此不能不忧心。究其原因,认识到造成现状的不利因素,是教育我们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的前提。保护乡土文化不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流失,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2、杜威曾经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景,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根据自己调研的结果,结合教材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相互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从而让学生自觉珍惜、学习自己的家乡文化。

3、最终追求的一种教学效果:给教材注入“活性因子”,学生在教材内容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融合。斯普朗格说“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一旦教材通向学生生命体的渠道得以开通,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也就有了最优化地可能。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

《品德课中学生对本土文化陌生感的原因的个案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