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知识点“学·导·练”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导·练”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导·练”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05-10 23:53:23  浏览次数:122次  栏目:小学语文知识点
标签: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小学语文复习知识点, “学·导·练”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http://www.dbk123.com

一、基本流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品读重点,深入领悟;

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二、操作要领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感知是本模式最基础的一环,它的作用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特别是圈点批注的习惯)。在这最基础的一环,应以“学”为主,“导、练”辅助。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字准、句顺、文流利),学会生字新词(会读、会默、懂义),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提出疑问(内容、思想、写法等)。这一环节可与课前预习相结合,也可根据教材内容在第一课时进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要求:导入语设计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快速而有兴致地投入到本节课学习中。也可直接导入。

2.出示自学提纲。多媒体课件或投影仪或小黑板出示:①把课文读2—3遍,读通读顺;②自主解决文中生字、新词;③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④质疑并提出问题。

3.学生开始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方法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指导做好准备。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反馈学习情况:读字音、默写、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提出问题等,同时由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板演。

5.自学后教师的“导”。在初读感知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教师引导时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导的内容。导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理解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倾向性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②明确导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学生会的不教,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不对”的教师要引导更正,“不完整的”教师要引导帮助补充。③明确导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毛病,以免学生走弯路。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品读感悟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精读课文重点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树立主问题意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练”。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从阅读提示、课后作业以及自己的理解提炼出能统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提纲,也可将学生初读质疑的问题进行整合纳入学习提纲。提纲必须能体现教学目标及自学方法。

2.品味感悟,美读升华。品读侧重于理解和品味性地读,美读是在品味感悟的基础上放情地读,从这个角度说,美读是品读的升华,是朗读的极高境界。因此,课堂教学中,在品读的基础上,要抓住时机进行美读训练,不能把品读和美读割裂开来。

①让学生围绕学习提纲有重点地研读课文,研读过程注意圈点批注。

②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提纲中探究的内容。这一过程应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完成。

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美读课文重点语段,或结合课文中的提示语,或运用排比和层递的方式不断创设新的情境,引发学生反复读同一重点句或重点段,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和体味课文的主旨。但要注意情缘境生,使学生读进去悟出来,越读越美,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以境激情,以言激情,这也是由品读升华到美读不可或缺的阅读教学方法。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①拓展: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实现知识迁移。拓展一定要立足文本,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 文本拓展要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文本解读前拓展,起到蓄势作用;文本解读中拓展,起到释疑作用;文本解读后拓展,就某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说话或片段写作训练,起到运用巩固作用。②延伸:把课堂兴趣延伸到课外,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延伸的内容可观察生活,可搜集、整理资料,可阅读课外书……

(三)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练说、练写、积累。

2.课堂检测:教师对课文内容出题检测或指定课后思考题、练习册习题让学生练习,反馈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三、课例实录

(一)教学课例: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内乡县城镇四小         吴景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

www.dbk123.com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步感知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悟生命,通过本文的学习在学生成长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课前播放《天之大》歌曲。导语:这首温情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天之大,唯有妈妈的爱完美无瑕,让人无限牵挂。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背景,根据课题质疑。归纳梳理学生质疑。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1年的9月11日。当时,恐怖分子劫持四架飞机分别撞向了美国的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来自80多个国家的2998人在这次袭击中遇难。这次空前的灾难,除了留给人们噩梦般的记忆之外,还留给了我们许多对生命的感动。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3.出示自学提纲:①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拿起笔简单批注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书。

5.检测读书效果。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围绕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爱德华只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展开全文的研读。

2.感受他只拨通第三个电话的第一个原因——“生死关头”。

A.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B.抓关键词语。找出文中表现爱德华所处境地危险的词语。

C.想象画面。透过所找到的词语想象画面,并带着想象读第一段。

D.视频直观体验。

E.由扶到放,自主体验。引导学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他只拨通第三个电话的第二个原因——“亲情无价”。

A.角色转换。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走进文本:

“爱德华先生,你第一个拨打给助手的电话是为了什么呢?第二个拨打给律师的电话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对你重要吗? 但是你为什么只选择拨通了第三个电话呢?”

引导学生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从字里行间中感受亲情的无价。

B.对比体验。出示律师迈克和爱德华母亲的对话,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思考:为什么爱德华的遗言对迈克毫无用处?

C.拓展体验。抓住“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引导学生拓展体验:爱德华还可能对妈妈说些什么?

D.教师深情引读。

爱德华想对妈妈说的话太多了,但生死关头,千言万语,只能化为这一句话:                

相隔虽半步,即是天涯。爱德华此时是和妈妈永别啊!他再也见不到亲爱的妈妈了,他多想大声对妈妈说:                   

妈妈抚育自己多么艰辛,可是他却永远不可能在妈妈面前尽孝了,他多想深情地对妈妈说:    

                         

[1] [2] [3]  下一页

,“学·导·练”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导·练”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