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

11-15 19:43:59  浏览次数:711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http://www.dbk123.com

  其一  蒋增裕
  
  [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地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大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学生吟诵古诗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厚实的文化精髓。让我们一起先吟诵一些古诗词吧。
  学生吟诵古诗后引出今天学习的一篇古文。(板书:文言文)
  [设计意图:一堂“文化”的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这样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句子,老师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3)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画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1)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指“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意思。
  (2)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画出相应的停顿。
  (1)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2)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2)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文:“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内容:课文读通了,发生在杨氏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步步晋阶。]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

[1] [2] [3] [4] 下一页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两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