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科学小学科学教案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04-03 17:34:23  浏览次数:190次  栏目:小学科学教案
标签: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http://www.dbk123.com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拓展


熔化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冰(固态)        水(液态)     

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5、水珠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

装冰块)。

【教学过程】

    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2、学生讨论后形成共识:做一组对比实验:(出示: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满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学生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预设:这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都没有形成小水珠。加满自来水的玻璃杯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壁不渗水;空玻璃杯的外壁没有出现小水珠;而装满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4、师:那么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

5、师: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你自己的猜测,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水和水蒸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 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水到哪里去了

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

2、学生推测。(预设: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阳晒干了,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如果验证你的说法呢?)

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预设:浅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盖盖子,看看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

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可能水的变化不大,所以刚开始先要在水面做一个标志,然后把浅碟子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实验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浅碟子中的水减少一部分;碟子外没有水漏出来。)

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预设: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去了。)

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蒸发


板书:水(液态)        水蒸气(气态)       和课题:水和水蒸气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

(预设:什么时候水会蒸发;怎么样水才能蒸发的快点;蒸发后的水有什么用……)

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预设: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