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六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六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六

04-02 15:35:55  浏览次数:655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六,http://www.dbk123.com

    (3)进一步,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那既然是不确定性的,2次中不能保证正好是1次,那1/2的价值是什么?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去看足球比赛的时候,通过掷硬币来确定谁先发球等。就说明大家还是认同它是公平的,1/2是有价值的。

(4)可以再进一步问一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1/2。使学生体会到1/2是一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划,由此体会概率模型的作用。

当然,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学生出现了混乱,我觉得应该应该鼓励学生来讨论讨论。可能学生会相互启发,有的随着经验积累或者随着以后到初中、高中的学习,学生会逐渐的理解。

   

5.什么是随机观念

随机观念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认识随机性,随机性是有可能犯错误的。注意,这个错误不是说概率上的错误,而是说你用它进行推断的话,是有可能出错的。比如,由降水概率90%来推断明天下雨,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另一方面,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的价值。有的老师说了,90%也不能确定明天会不会下雨,学习概率到底有什么用?我觉得一定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明天到来之前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情况,这不是概率的错,这是生活中就存在这种现象。人们通过概率对这种现象有了一个刻划,这就为决策提供了依据。比如说90%有可能它不下雨,但是你带伞,看来还是一个比较明智的决策。再举一个例子,同样的两个产品,在两个商店的价格等都差不多,外形也差不多,一个次品率高一点,一个次品率低一点。那也可能,你到那个次品率高的商店反而买到正品了,而到次品率低的商店反而买到坏的东西了,但是在没买之前人们肯定还会到那个次品率低的商店去去,这就是为决策提供了依据。

    比如说,我们经常说,是修建能抵御百年洪水的堤坝,还是修建能抵御50年洪水的堤坝。我们可以修建能抵御100年,200年的堤坝,但是它的成本大大增加,那么这个时候,人们就有一个权衡,有时侯会修50年的。所以,你会概率绝对不是一个权宜之计,它能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国家已故的院士,非常有名的概率学家陈希孺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习惯于从统计规律看问题的人在思想上不拘执一端:他既认识到一种事物从总的方面看有一定的规律,也承认例外。

我觉得他这句话说得非常的深刻,那么,人们能够认识不确定性,而又合理利用这个规律性就是随机观念。我想,这也是在小学阶段要学习概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那个建议,不急于说我们一定要得到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不确定中也有稳定。

   

当然,对于是否要通过古典概型(摸球等)来体会随机性,确实有争论。有的数学专业工作者提到,不通过古典概型做实验,而是通过数据来体会随机性。就像前面提到的王杰老师平均数的那个例子:通过数据(平均数),我选择走这条路是很明智的,但是,我某一天走可能会出现一些例外。还是那个即有规律,也有例外。

课程标准现在正进行一些修订工作,在修订工作中也有这么几个考虑:

(1)对统计的教学,还是强调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仍然是从第一学段就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跟现在有一点点不同的,就是上面已经提到了,在鼓励学生自己来表达数据过程中比原来加强了。有这么个设想,在第一学段,就不正式学习一些正规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而是有了这些数据后你自己来想办法记录、整理、描述这些数据。到了第二学段,再去学习正规统计图表和统计量。

(2)希望通过统计的学习、数据的学习来体会随机的思想。

(3)对于概率主要是考虑有争论,另外就是考虑到在我们国家,更方面,不论从知识上来说,而是从教学经验上来说,包括教材编写的素材也好,包括理论研究者的理论也好,都比较得薄弱,可能我们还需要再进一步的积累。所以,想在第一学段就先不学概率,而是靠数据来体会这种随机的想法。到了第二学段,鼓励学生定性的描述可能性的大小,那么定量的刻划就移到了初中或者以后的学习了。

当然,现在只是这么一个想法,没有最终确定。但是,老师可以体会到,其实主旨的思想没有变,统计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对数据的的刻划仍然是重要的。对随机的一种体会仍然是重要的。所以还是抓住两个核心词:统计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和随机观念,特别是前者。在小学阶段,课标中并没有提随机观念,从这个角度,就是说统计更重要一些。

 

三、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最后简单地说一下,就是要注重知识的联系。确实我们讲课的时候应该有一种联系、整体把握的思想。

1.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

统计与概率有什么关系?概率是统计的理论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统计要收集数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数据都找来的话,就不需要概率,你只要会算术就行。但是随着发展,人们发现不可能把所有的数据都收集来,于是就想到抽样(抽取一部分数据),用样本的结果估计总体的结果。那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有可能犯错误的。抽样能不能很好的表达总体的情况,犯错误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要靠概率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它会告诉你,你要随机的抽多少样本,就保证你犯错误的概率控制在5%以内,如果你能接受5%,那你就可以这么做。接受不接受不是数学的问题,跟实际背景有关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概率实际上是统计的理论基础,因此把两者放在一起。因为小学阶段我们不讲抽样,所以,老师们可能体会不到这种联系。

2.小学跟中学的联系。我建议老师们回去以后可以看一看,课程标准的第三学段,以及高中课程标准的统计与概率的要求。

3.就是刚才提到的,与信息技术的联系。

    4. 与其他内容的联系。

包括我们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通过统计的数据,来引进实际问题等。希望老师们特别要以一种联系的观念来看我们的教学。换句话说,也就是把一个一个珍珠抓住了,然后用一根线把它串起来,这样的话你的小学数学教学就变得游刃有余了。

上一页  [1] [2] [3] [4]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六

《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