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04-08 14:50:44  浏览次数:915次  栏目: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http://www.dbk123.com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如鱼得水,也会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个人的学习生活到集体的校园、社会生活,从个人的行为准则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规范,从为人处世、品格修养到尊老爱幼、拥军爱国……这其中包含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优势,紧扣教材内容,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
    在《自画像》一课的教学中,一女孩在自己的“小档案”中,写到“我的性格就是太胆小了,不敢主动发表意见。”在宽松、愉悦、生活气息很浓的课堂中,她竟轻轻地举起了手,我请她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档案资料”,她娓娓道来,我就耐心地倾听着,专注地好像在聆听大自然美妙的音乐。我为她的勇气与声音而骄傲。当她介绍完之后,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孩子,谁说你胆小,这一次回答问题就代表了你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同时,也可以看出你积极向上。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老师相信你!”女孩开心地笑了,从她那羞涩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些许希望与期待。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感的方法,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充盈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更有灵气,更体现其主体性,同样,也为其正确认识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媒体设备
    鲁迅先生曾说: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创造悦耳、赏心、移情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美好感觉。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情感越来越被人疏忽,越来越被人淡忘,而情感恰恰是一个人行为的“指向标”,有了丰厚的情感做基础,人才会更有动力去干好某件事情。人的情感总是相互的,把教材的内容制作成形象、有趣、动感的画面,再配上能拨动学生心弦的音乐,来唤醒学生浮躁的灵魂,使其正确体验情感,并不断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升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父母的疼爱》一课内容简单,如果仅仅依靠教师一张嘴巴的讲述,学生对父母爱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原有层面上,不会从多角度、深层次感受到父母的疼爱。为了让这些视父母的爱为应该的孩子们能够了解父母的难处,体验父母的辛苦,感受到父母的期望。教学伊始,我就播放了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妈妈,然后,通过讲述父母对自己做过的而且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让学生回忆过去,进入课文情境,接着,我又播放故事《血奶》及歌曲《母亲》,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高潮,最后,我播放了一个班内孩子母亲的留言录像,这是一个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母亲对儿子说的心里话,当时,这孩子竟然泣不成声了,其他许多孩子也潸然泪下,整个班级都沉浸在了父母与孩子的浓浓亲情当中,孩子们回味着父母的爱,感动着父母的情。
    学生的心灵在情感的冲击下变得异常晶莹透亮,这样的教学应贯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始终。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上课必不可少的教师用书,它通过创造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良好情境,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移情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而升腾情感,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三、参与实践活动
    “社会即学校”,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与生活相通,与实践相连,实践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结果。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等,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合作、探究、判断、分析等能力。
    《我送老师一朵花》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老师为学生的成长付出的辛勤劳动,理解和体谅老师。而学生对于老师辛苦劳动的了解,仅仅限于学生在学校里看到的老师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工作,对于老师内心的压力和在校以外的生活,学生不甚了解。在教学前,我布置学生对教师工作的辛苦进行细致地调查,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工,他们四人为一小组,两组学生调查访问高中老师,两组学生调查访问中学老师,两组学生调查访问小学老师,两组学生调查幼儿园老师,剩下的几组随机调查。然后,拟定调查访问提纲:(1)工作量有多大。(2)工作以外的时间需要做些什么。(3)工作中最辛苦的是什么时候。接着,学生便可以实施计划了。计划的制定很多内容都是学生的意见,在真正调查的过程中,学生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小组联系人、采访人、记录或录音人、整理人分工明确,一应俱全,使采访非常顺利,很有实效;有的小组借助家庭的力量对被采访老师一天的繁忙工作进行拍摄,制作成了录像;有的学生父母是老师的,就和父母交流,请求他们来到课堂中现身说法。学生是主动活泼的,课堂是精彩纷呈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看到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轮回,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感受到了独立与合作的重要。真实的体验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健康品质的形成。            
品德与社会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但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将二者有机且紧密地揉合起来,创造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广阔新天地。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