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04-08 14:13:56  浏览次数:526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http://www.dbk123.com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意义被充分地揭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也就是使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明朗化。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示一组数:“8,80,800”。教师问:“谁能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感到很新奇:800比80和8大,怎么能用“=”连起来呢?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8米=80分米=8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等等。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8米=8.0米=8.00米……”教师接着说:“像8,8.0,8.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小数的性质。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年幼的人不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作为劳动者,发现了许许多多个‘为什么’,”并且通过思考、观察和动手而找到这些问题答案时,在他身上就会像火花燃成火焰一样,产生独立的思考。”而人们的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会积极起来。因此为学生设置一些“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应用”时,用“激将”的方法设疑:现在老师和你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不用笔算,就能正确地说出结果。举了几个剩法分配律应用的例子,老师很快说出每一题的结果。这时学生觉得新奇,“这里有什么诀窍?”不等老师提问,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活。当学生“心求通而不得,欲言而不能”时,老师要适时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发现规律。
三、善用课件、激发兴趣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受到学习兴趣制约的。因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集声、光、色、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功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向学生展示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情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一个简单的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告诉给学生余数和有余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这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单调重复的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在教学中,运用媒体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屏幕上出现联欢会情境图,现在有红色、黄色、蓝色、紫色、白色五种花色的花盆按顺序有规律地摆出来,第六盆是什么颜色?第七盆呢?由小猴子搬运,学生觉得非常有趣,并能知道第六盆、第七盆是什么颜色,你能知道第八盆是什么颜色吗?这样很顺利地引出了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动手操作,巩固兴趣。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是活的知识,才具有生命力。数学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的原则,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情境激趣,寓教于乐,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以饱满的创新热情去积极思索、探索和大胆的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得到充分发展,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