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教师培训提高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须的生活 窦桂梅
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须的生活 窦桂梅

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须的生活 窦桂梅

04-08 13:16:07  浏览次数:940次  栏目:教师培训提高
标签:教师培训总结,教师培训计划,新教师培训, 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须的生活 窦桂梅,http://www.dbk123.com

3、有质量的听课与评课,必须体现深入的思考。

没有反思的评课,最多也只能成长为狭隘的经验。通过听课、评课,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坚定一个信念,一个一心研究教学的教师,哪怕不会和教师们打成一片,哪怕不会和家长沟通关系,也较之于那些只停留在“好人缘”和“人际关系”上的教师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要否定前面提到的那几个问题,我要说的前提是,一个课教得好的老师,一定是最好的德育教师,其道德影响不在于开展多少活动,更不是特意的汇报表演,而是立足于所教学科的专业影响的释放,这影响永远影响其学生的学业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格操守,也就是说,其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在上学期的,海淀区“学科德育渗透”的评课会上说的“学科教学就是最好的德育”的观点,引起了许多德育干部的认同!

教研文化的变革的确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教研氛围。但阳光再高也有照不到的阴影处。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当你面对“法不责众”的普遍的对课堂教学尊严的漠视,将其作为谋生工具的时候,在你没有任何能力改变的前提下,也只能姑且找一种办法——“共同教研”,算作一种唤醒。从而期望牵动、带动,变成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

即使这样,困惑也依然存在。“共同体”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很难让教师们在教研中尽情绽放出来。教师在专业研讨中的“失语”现象还是存在。由于各种活动,各种压力的影响,授课教师上完了课,没有机会在大家的议论中做解释,更深层次地陈述自己的想法,于是,许多灵感的火花就此沉寂。为了有更充分的研讨时间,许多教研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利用下班的时间,试想,有多少老师甘心情愿不下班也跟着评课?有多少真正的把教学当作“命业”,哪怕事业来做的?即便在我组织的活动中,愿意说话的教师也只是凤毛麟角。大家已经习惯了理所当然地“索取”,更严重的是漠然地把你的苦心拒之门外。

这是一种可怕的沉沦。教师是深耕于教育这片土壤中的农夫,是对这片土地最有发言权的主角。一旦失却其专业主体意识,将会是一个多么贫于思考的盲目群体。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读到了一些教师一贯持有的“激情”与“热情”,读到了一种对于专业见解的强烈的表达愿望,读到了一种可贵的“坚持”,读到了一份难得的专业自信。读到了一些老师听到我的“评课”,阅读我的“写课”后的自发的回信,读到了有的教师把教学当作享受的那份喜悦。作为教学引领者的我们,此刻也找到了些许安慰。

路还要走下去,而且还要坚定不移地立足课堂,做好听评课这看起来平常,却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能量的工作。接下去怎么做?我以为,无论听课,评课,还是写课,应当一如既往地和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什么是教师眼里“真正意义上的对接”?那就是一如从前,彻底而真诚地交换意见,具有实质意义地,平等深入地讨论课堂问题。让教师在理解你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深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见解,独立的思考能力,进而获得真正的专业成长。

摆在我们教学干部眼前的路是,在利用课堂,在和老师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让老师感觉到,自己的专业主体意识的唤醒,是可以通过听课评课获得的。因此,教学干部要做的,不仅仅是张罗主持,上传下达,而应当是基于学校的情况,努力探索新的教研思路。一旦见效,这一思路里就富有了文化意义。它使得教研活动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传统模式的束缚,获得符合教师专业成长内在需要的现实道路的构建。在讲究宏大叙事的今天,难得西苑学区还能够抓听课评课这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难做的,最需要时间来验证其效果的工作。倘若更多类似的教研文化氛围得以萌生,这将不只是教师的福祉,更会是西苑学区,乃至民族教育的福祉。

上一页  [1] [2] [3] [4] 

,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须的生活 窦桂梅

《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须的生活 窦桂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