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幼教文章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专题研究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

11-19 21:59:55  浏览次数:603次  栏目:幼儿园专题研究
标签:幼儿园课题研究,幼儿园教学研究制度,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http://www.dbk123.com
说到合作与分享,就会使人想起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当一大笔奖金送到他手中时,他却说:“这笔奖金的一半应该属于我的妻子,是她的合作精神促成了我的成功;而另一半奖金应该属于这个研究小组的三百多名成员,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员,自己的所得只该是这三百分之一略多一点。”这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合作的结果,并能与所有的合作者分享合作的成果,在这一点上,他的认识达到了真理性的高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便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在我们《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也中指出:“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对象身上“合作与分享”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家长的过度呵护与溺爱,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通常表现出不会与人合作,缺乏分享精神等。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起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呢?

一、 确立一个目标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分享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能与人分担忧愁。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了。对于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确立的具体合作与分享的目标是: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并能在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物品、情感体验等,养成合作与分享的良好习惯。

二、 把握两条途径

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则是从把握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这两条途径开展工作的。

1、 幼儿园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有着自己的优势:专业的师资、专门的设备、预定的课程计划、精选的教学内容,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所缺乏的儿童伙伴等。除此之外,我们幼儿园还花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成长着。

2、 家庭教育。

影响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养成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更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刻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家庭(包括社区)环境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积极地利用了这一资源,打破关起门来孤军作战的局面,与家庭(社区)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合作与分享精神提供了多方的信息。

三、 设置三个保障


不错的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认识到行为,并且逐渐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演变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在提高教师素质、创设环境、选择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和内化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1、 提高教师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但对其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显欠缺。因此,我们教研组以科研为抓手,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促教改。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文章,如《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幼儿在分享活动中的体验》等内容。此外,我们组教师还积极参加市、区级的各类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地丰富教师有关幼儿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幼儿如何学会合作,如何学会分享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专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创设良好环境,营造温馨气氛。

在《纲要》的“总则”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显然,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1) 物质环境的创设,让墙壁也会说话。

近两年来,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无论在内容、色彩、形象还是情趣方面都有了显著地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我们中班年级组每班的墙面环境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如:墙面布置中的“分享树”,幼儿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共同创作完成了一棵普通的树。然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来,如照片、图片、书等挂在“树”上,和同伴一起说说看看,“树”上的内容则根据孩子的意愿不定期的更换。一棵“普通树”由此就变成了“分享树”。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愿望星”、“心情栏”等系列主题,使孩子们在参与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2) 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

“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

“你有什么不快乐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

“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

“你们都想当经理,没人当员工,玩不成了,怎么办?”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b.温馨的家庭氛围。

温馨的家庭生活是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品质的。家庭教养方式对
不错的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于是,我们把转换家教观念,改进家教方式放在家教工作的首位。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具体方式如下:

2 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如“帮助孩子学会合作”,“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

2 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如“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他需要帮助”等

2 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2 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

2 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

2 利用素质教育活动的机会,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合作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3、 选择多种内容与手段,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1) 关于目标的制定与内容的选择。

a.事先收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与教育内容。

b.根据中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班幼儿身心特点的目标,将专题的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与日目标层层相扣、紧密结合。

c.选择的教育内容与目标相对应、相匹配。如: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安排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中班第一学期主要安排物质分享方面的内容,如:语言活动《佳佳真快乐》意在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很快乐”的道理。在第二学期则安排精神分享的内容,如故事《忧伤鸟》,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体游《两人三足》、《网鱼》、美术《手拉手、去郊游》、计算《欢乐的相邻数》等教学内容都很好地结合了合作与分享的目标!

[1] [2]  下一页

,中班幼儿“合作与分享”教育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