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古诗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05-10 23:53:23  浏览次数:321次  栏目:古诗名言名句
标签: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言,古诗名言警句,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http://www.dbk123.com

【导读】

  做什么事都有诀窍。在研究探索宇宙特别是宇宙的起源上,其诀窍就是要去掌握“道德”,因为“道德”是宇宙的本质特征。“道德”是宇宙的永不变更的本质规律,贯串于宇宙整体过程之始终,所以掌握了宇宙的“道德”本质,就能够站在不变的立场上分辨出千千万万的变化。“道德”又可以分开来说成“道”和 “德”,代表着宇宙本质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第二十八章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俗译】

  已知“雄”,则可守着“雌”,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达到“天下溪”的境界,也就是可以产生“天地”的那种状态。若有了“常德”在其左右,一切就可以回到“婴儿”的状态,亦即宇宙浑沌初开的状态。已知“白”,则可守着“黑”,这样可找到产生宇宙的的公式。用这个公式,“常德”一般就不会产生偏差,可上溯到“无极”(宇宙诞生之时)的状态。已知“荣”,则可守着“辱”,这样可找到产生宇宙的“谷”。用产生宇宙的“谷”,可使“常德”充足,从而回归于宇宙的 “朴”(初始)的状态。“朴”一旦“散”也就是“膨胀”开来就会变成“器”也就是“形”。圣人拿起这个“器”来用,把它作为治理和衡量一切的准则。用整体的观念来处理“器”就是“大制”。“大制”就是不再作分割,就是宇宙整体。

【导读】

  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在性质上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且可以用种种不同的词语来指称这两个不同的方面,如本章所列举的三个对子:雄、雌;白、黑;荣、辱。须注意的是,这种列举可以是无限的,且不同的学者学派用词也有所不同,然而所描述的对象却是一致的,都是要描述出宇宙的起源及其初始状态。本章中的“天下溪、天下式、天下谷”指的都是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所谓“常德”则是指在不同的情形下利用箭头“一”:“德”指的是种种状态, “常”指的是不变的规则、公式。本章中的“婴儿、无极、朴”指的都是宇宙初生时由无形到有形的那种成形过程。“器”指的是宇宙总体之形已经构成。“大制” 则是指以整体观念去看待宇宙。



第二十九章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或作「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俗译】

  要想用“为”的方式(所谓“为”就是“物量”的方式)去“取天下”或者说“得道”,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下”是“神器” (所谓“神器”,是指“神”也就是“运动”处在“器”也就是种种“形”之中),不是人要“为”就可以得到的。硬要用“为”的方式的,一定会失败;硬要“物量”的,“物”最终会消失。“物”有自己运行的,有随着运行的,有热的,有冷的,有强的,有弱的,有可生的,有死掉的。所以,圣人的方式是“去甚”,也就是不去追求量多;是“去奢”,也就是不去追求奢华;是“去泰”,也就是不去追求庞大;即是把“甚、奢、泰”统统去掉,也就是去掉心中的一切,以“无为”的方式去“取天下”或者说“得道”。

【导读】

  老子在这一章表述了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即以紧紧抓着“物”不放的方式是不可能“得道”的。也就是说,宇宙的起源是一个特例:宇宙在其源起之前根本就没有什么“物”,所以抓住“物”也就找不到宇宙的始点。老子认为“得道”的方法是首先在宇宙中找到一个确定的“点”,这就是“我”,即“我在”,一个确切的存在。通过个体的“我”扩大到集体的“我”,从而认识“他在”。“我”的无限扩张最终便可以对应于宇宙的无限,从而完成由“我”而最终包容整个宇宙的认识过程。这可以认为是老子的“存在论”。其次是进一步认识到“我在”是一个过程,并因此类推出一切都是过程,宇宙整体也是一个过程。这可以认为是老子的“过程论”。一切都是存在,一切又都是过程,存在和过程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存在和过程统一于同一事物的观念可以称之为“集合论”,即一切都是存在和过程的集合。“存在论”、“过程论”和“集合论”的综合构成老子的“认识论”。“存

www.dbk123.com 在论”、“过程论”、“集合论”和“认识论”的最终结果是总结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并可以用这个定律去找到宇宙的始点,解决宇宙的起源问题,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得道”。“得道”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去建立起宇宙“大方”,即建立起一个完美的宇宙模型,可以将其称之为“绝对空-时系”,以区别于后来在“绝对空-时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有种种“物”的“相对空-时系”。

第三十章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俗译】

  有“道”的君主,不以兵力强大而称霸天下。举兵之事最容易遭到还击。打过仗的地方,农事停顿,田地荒芜。大战之后,必然经济萧条,百事凋零。“善”无非是有“果”而已,也就是说,行善必然会结出善之“果”。但是,善之“果”是不能以强恶霸道的方式取得的。须知,切勿为了善之“果”而自高自大,切勿为了善之“果”而自吹自擂,切勿为了善之“果”而骄矜横蛮,切勿为了善之“果”而不得已,切勿为了善之“果”而强恶霸道。万物都有一个律则:一旦壮大到顶峰,就会迅速进入衰老的阶段,衰老的阶段就叫做“不道”,“不道”的结果就是迟早死掉。

【导读】

  老子厌恶战争,并认为战争属于“不道”的范畴,也就是违反“道”的规则的行为。宇宙自然按照逻辑定律箭头“一”的“道德”规则运行下去,人类也是这个整体箭头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进程又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箭头来看待,也就是说,人类整体过程也就是一个箭头而已,且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道德”。宇宙自然的“道德”的特征是“无思无虑”,无所谓意志。人类的“道德”却相反,是“思虑”的结果。人认识到了宇宙的逻辑规律,便可以进一步对这个规律加以利用,使自身的整体箭头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也就是说,人类的整体“道德”是保持自身整体箭头的良性发展趋势,并尽可能地使箭头的时间内涵得到增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类的“道德”应该做到使当前的人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同时也使今后的人可以处于恰到好处的生存状态,让良好的生存条件延续下去。而战争恰恰破坏了当前人们的良性生态,且由于物质的滥用和环境的破坏还使后人没有良性生态,甚至有可能造成人类整体箭头的终止和毁灭。所以说,战争是不道德的行为。
第三十一章

【原文】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俗译】

  愈是上好的兵器愈是不祥之器,不仅人甚至连“物”也会厌恶,所以有道者不与其打交道。君子居住选择处于左边为贵,用兵则选择处于右边为贵。兵器是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是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不得使用。凡用兵之事,恬淡低调为好。战胜了,不要将其当成一件美事,如果将其当成一件美事,那就等于是乐于去杀人。对于乐于去杀人的人,天下人的意志是不会站在他那一边的。凡吉利之事,崇尚左边;凡凶煞之事,崇尚右边。所以,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是办丧礼的处理形式。战争死人众多,让人们哀痛悲泣,告慰亡灵。凡战胜者,应以丧礼之形式,祭亡灵,警后世。

【导读】

  老子在本章继续谴责战争,指出战争属于人类的万不得已的行动。所谓万不得已,指的是不加以对付便对人类进程整体箭头构成致命威胁的危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