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古诗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05-10 23:53:23  浏览次数:321次  栏目:古诗名言名句
标签:古诗词名句,古诗词名言,古诗名言警句,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http://www.dbk123.com

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

  这个道“一”,自己看不见,反而处处被看见;自己什么都不是,反而处处都是它;自己从不炫耀,反而处处有功;自己从不争长争短,反而天长地久。正是道 “一”自己从不争长争短,所以天下没有能与之相争的。道“一”可以“曲成万物而不遗”,所以上古之时的人就总结说“曲则全”,这句话并非虚言。实际上,宇宙的整个过程来来去去,全可归于“道‘一’”,或者说“道‘一’”可以成全一切。

【导读】

  老子认为,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的动态是永不停息的,并因此造成种种曲曲折折,然而这些曲曲折折却表述了宇宙的全部信息。从整体上来看,宇宙的全部信息仍然可以用“一”来表述,用一个“道”字统将起来。

  “曲则全”实际上是“龙”的活动过程。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俗译】

  即使说到自然又怎么样呢?(或,人们爱谈论自然,那就说自然吧):狂风难吹上半天,骤雨难维持整日;谁造成的狂风骤雨?天地。天地做事尚不能持久,更何况人呢?所以凡有志于道的人,得到道的,其相同之处都在于道;得到德的,其相同之处都在于德;与道德错失机缘的,其相同之处都在于失。其相同之处都在于道的,道也就乐得与他们相同;其相同之处都在于德的,德也就乐得与他们相同;其相同之处都在于失的,失也就乐得与他们相同。总是自己先在“信”方面有所不足,所以才会有“不信”存在。

【导读】

  老子在本章说到了自然现象易变,并认为人的活动更易变,因为将一种现象持续下去不容易,只有事物的本质才是不变的。然而,人要透过现象去看到本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就是得到了“道”,并可以因此与“道”处于同一层次或范畴。那些看事物已接近于事物的本质“道”的,就相当于是得到了 “德”,并可以因此与“德”处于同一层次或范畴。那些既看不到“道”也看不到“德”的,就叫做“失”,且不得不与“失”处于同一层次或范畴。人若要达到 “道”和“德”的高度,得持续不断地去追求“道”才能做到。凡不去追求“道”的,也就是说,凡不去追求事物本质的人,就只能总处在事物本质以外的范畴 “失”之中。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俗译】

  蹎着脚尖的反而是立不稳的;跨着大步的反而是走不稳的;自以为看得最清楚的反而是看不清楚的;自以为最明白的反而是不明白的;自我夸耀最有功的反而是无功的;骄矜自大的反而是不长久的。懂道的人对于这些会说:“如剩菜剩饭,多余的行为。”所有这些甚至连“物”都不喜欢,所以有道行的人不会这么做。

【导读】

  老子在本章列举了不懂道的人的几种突出现象,实际上这种列举是可以无限的,因为只要不站在道的立场来看待和处理事物就都是不懂道的表现。老子把“物” 作了拟人化的处理,说“物”不会喜欢不懂道的行为。因为“物”总是按道的规律运行,所以根本没有不按道的规律运行的“物”。硬要“物”不按规律运行,怎么做得到呢?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物或恶之”的意思。凡是懂得了道的,当然不会去做违反道的事情。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俗译】

  有“物”浑沌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这个混成之“物”孑然一身,寂寞、寥落、孤独,然而却毫无懈怠地运动着,它就是天地之“母”。天地之“母”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只是笼统地将其称之为“道”,如要硬给她叫个名,可以叫做“大”。一切都在发展中的“大”的领域之中:“大”又可以叫做“逝”,“逝”又可以叫做“远”,“远”又可以叫做“反”。所以说,天地之“母”──“道”可以称为大;天也是道,所以也可以称为大;地也是道,所以也可以称为大;至于人(因为反映了这些“大”),也可以称为大。在整个宇宙过程中,道、天、地、人这四者都可以称为“大”,而四者之中人可居其中之一。说到底,人是地的运行法则所造成的结果,地是天的运行法则所造成的结果,天是道的运行法则所造成的结果,道是(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自然而然地运行所造成的结果。

【导读】

  现代物理学,包括(超)弦理论在内,都是研究关于有形态的“物”的。但是,老子却注意到了“物”在造成形体之前有一个过程,并专门去研究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非常道”。所以,不妨把老子的研究称之为“前超弦理论”。有了老子的理论作为基础,超弦理论才有可能完善起来。

  要注意的是,本章暗含了一个“我”的因素,而文字上的表述都是关于“我”的逻辑思维的结果。老子这里所说的“天地”指的就是“我”所处的环境,也许可以大致理解为我们今天所指的太阳系的范围。而老子这里所说的“物”,指的是宇宙的初始态

www.dbk123.com 。老子便将这初始态称之为“道”。“道”的不断发展被称之为 “大”,“大”的继续发展被称之为“逝”,“逝”的继续发展被称之为“远”,“远”的继续发展被称之为“反”。“大、逝、远、反”的动态是由“我”的位置而被反映出来的。老子这里是用“大”作为宇宙整体的代称,而道、天、地、人都处于“大”的领域之中,成为不同层次上的现象。低层次受高层次的支配和左右。所以,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道,道受制于宇宙的逻辑定律“箭头‘一’”。当人懂得了“箭头‘一’”的时候,就等于是理解了宇宙的本质了。


第二十六章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俗译】

  重为轻之根基,或者说轻必须以重为其根本;静为动之君主,或者说动必须以静为其根本。所以圣人尽管终日忙碌,却时时注意做事要适静和稳重。对于侯王来说,即使自身贵为万乘之主,虽有豪华宫殿,后宫嫔妃,却仍然万不可轻举妄动。轻举则易丧失臣民之心,妄动则易丧失君王之位。


【导读】

  一切事物都有两个不同的方面,如果把一件事表示为一个箭头,就必然有两个不同的端点。人做事情要懂得不轻易去走极端,而要尽量去找到其平衡点,也就是要守持“中庸之道”。人在看到“荣”时,要能超越这个“荣”而看到其对立面“辱”,在处于好的状态时,要能超越这个好的状态而看到不好的状态,并避免进入不好的状态。谨慎地守持“中庸之道”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即使是对帝王将相来说也一样适用。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俗译】

  善于驾车的人行驶时几乎不留下车辙之迹;善于言语的人说话时几乎不留下让人指谪的把柄;善于计算的人计算时几乎用不着筹策;善于锁门的人几乎没有不能打开的锁;善于捆绑的人几乎没有打不开的绳结。圣人以道德济世,使人人各得其所,所以说“无弃人”;圣人以道德顺万物,使物各有所用,所以说“无弃物”。圣人这种以道德应万变的方式就叫做“袭明”。所以说,与人为善者可以是不与人为善者的前事之师,不与人为善者可以是与人为善者的后事之师。不注重可引以为师的资源,不爱惜可引以为鉴的资源,即使是最聪明(最有智商资质)的人也只能算是个大胡涂虫,这就是学习方法的要诀和奥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

《老子《道德经》全文+白话文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