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主体语文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主体语文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主体语文

11-15 19:41:56  浏览次数:522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主体语文,http://www.dbk123.com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流程
  
  一、看图写词
  1.在祖国的语言宝库中,成语是一颗闪亮的珍珠。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为数不少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看图写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滥竽充数)齐读成语。
  4.学生校对并订正。(采访全部正确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学会没学过的成语的。)
  
  二、揭题解“竽”
  1.揭题。会写“滥竽充数”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这个成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播放用竽吹奏出的《凤凰展翅》片段)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我们听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来的名曲《凤凰展翅》的片段。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随机指导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的读音。理解“竽眼儿”。)
  2.再读课文,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预测学生可能不懂的问题:课文写谁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怎样滥竽充数?随机理解复姓“南郭”。)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看录像练说。
  1)看录像。你能想像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我们来看一看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录像。)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请你对南郭先生说几句。(通过学生想像的话,说出对故事结果的理解,以进一步明寓意。)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提醒学生注意文下的注释“选自《韩非子》”,教师简介韩非子。)
  小结:“注释”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却像是我们学习大道上的指路牌,这么一指,就让时光倒流到2000多年前了。下面就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看《韩非子》中的《滥竽充数》是怎样写的。
  2.读古文,复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教师范读古文。
  2)师生对读。我们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与它是怎么对应的。(教师逐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子,学生说说相对应的段落。并相机理解“悦之”、“廪食”、“好”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古文说故事。(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说。)
  小结:这个生动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个字,可见寓言的语言相当精炼,这也是文言文的特点。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读句。你读懂句子中“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
  1)同学们说《佳作精选》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读后却发现《红苹果》这篇文章是滥竽充数。
  2)学校举行合唱比赛,冬冬还没学会这首歌,但他却滥竽充数地排在了队伍里。
  3)林老师的球踢得很好,他却谦虚地说自己水平不高,不过是滥竽充数。
  2.写句。让学生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的,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成语故事《鱼目混珠》。
  3.简单说说“鱼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两个近义词。
  4.推荐“成语故事连环画”网站。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着力构建“链接——拓展”式语文教学。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简化头绪,削枝强干,以原来2/3的时间完成教材教学,建构以习得语言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以点辐射,利用精简的时间开展与课文有联系的丰富的链接拓展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形成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技能迁移点,使阅读教学从狭小的一隅走向广阔的天地。
  1.链接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课始,让学生看图猜成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学生的知识记忆,在“看——想——写”的系列活动中有效检测了学生平时的成语积累,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寓言学习这一主题,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2.链接视频材料,活化文本语言。教学中,学生对“装腔作势”的想像是理解寓意的关键。在文本阅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播放相关视

[1] [2] 下一页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主体语文

《链接古今文化 构建主体语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