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15 19:41:56  浏览次数:791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www.dbk123.com

  设计构想
  本课以“呼声”起首,以“悲愤”贯之,以“渴盼”作结。全文落脚点在“呼声”,“呼声”承载的“惋惜”、“悲痛”、“愤恨”、“渴盼”等情感意向如一条红线贯穿全文始终。基于这样的理念,再结合文本情真意切的写作特色,我设想本课第一课时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言”,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策略,运用“以疑导引,细读文本,互动生成”这一模式进行本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呼声”——入情
  1.播放课件: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并同步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
  2.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对于战争,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者应创设声像情境,努力实现诗歌、诵读、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创造解读期待的目的。)
  3.谈话导入课题。
  二、以疑导引,聚焦“呼声”——传情
  1.据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问题一: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预设问题二:他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三: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声?
  预设问题四:难道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2.学生自学反馈。(依据学情,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①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读课文。反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③自主释疑。
  三、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动情
  1.层递性拓展训练: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设计意图: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恰当的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地谈谈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2.情境创设:
  ①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②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
  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煽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并再现灵枢归来的场景。
  相机出示:
  语段一:“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语段二:“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
  (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齐读、配乐情境引读、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读文,思考:在第2自然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感受。
  相机出示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抓住“沉浸”、“深情”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想象引读、自由读、齐读、评价读、比赛读、范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激情
  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任选一个)说:“ ”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内在的多元化感受,进行写作迁移训练。)
  (选自《小学教学通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