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11-15 19:43:59  浏览次数:961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小学语文教案,优秀语文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http://www.dbk123.com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本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的情怀。
  
  设计理念
  遵循新课标理念,根据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文包诗),本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发现、质疑、研读。通过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来感悟词人苏轼的情感变化;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预设目标
  1.知识目标: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②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过程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研读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
  3.情感目标:借助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收集到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了吗?(交流)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但愿人长久》,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我词人在写这首词时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你能找出有关词语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思念——埋怨——宽慰)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同时诱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品读感悟
  (一)抓“思念”,研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要求:读书做记号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请问学们拿起笔,边读边标出自己喜欢的内容,记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汇报。
  你认为这三节哪些地方写得精彩?
  预设:学生可能认为中秋佳节夜晚景色很美、人们欢聚的情形写得好、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的句子写得精彩……
  (1)观赏美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景色如何?人们欢聚的情形怎样?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语中知道的?(交流)
  ①指名读。谁来读描写中秋佳节的句子。
  ②自由读。读书不仅要读在嘴上,更要读到心里,这样你就可以看到中秋佳节皓月当空的美景。试着读一读,能不能让自己融入这美好的情境中?
  ③范读想象。现在听老师读。老师读的时候,你们可以闭眼想象,看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学生想象皓月当空、家人团聚、品尝瓜果、共赏明月的画面。)
  ④配乐齐读。多美的景色啊,让咱们一起去美美享受这美景吧!
  过渡:然而对此良辰美景,词人苏轼却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2)感受思念。
  ①“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苏轼与弟弟手足情深?能画出相关词语吗?(交流)
  ②“形影不离”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③出示句子: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a.指名读。
  b.再读。你有什么新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课文中用“又有”—词?
  c.你能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吗?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学生可能会对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感悟不够全面,教师引导学生从三方面体悟:一是苏轼在外地做官远离家人;二是中秋节是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本是人之常情,更何况皓月当空,更引人思绪万千;三是他从小和弟弟形影不离,而今又分别七年了,怎能不想念亲人呢?
  4.如果你的父母离开你的时间长了,你会怎么样?
  (鼓励“留守儿童”谈感受)
  5.带着这种思念之情,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借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语言自身的感染力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体会亲情,领略意境。】
  (二)抓“埋怨”,研读第四自然段

[1] [2] 下一页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