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我国的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上李鸿章书》的政治贡献
www.dbk123.com 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式。以后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每年3月12日作为植树节还有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意义。2.邓小平同志和全民植树运动
邓小平同志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倡导者和带头人。1981年,我国一些地方遭受特大洪灾,邓小平同志专门对林业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最近的洪灾涉及到林业、涉及到森林的过量采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也要少砍一点。小平同志还说,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他提议,是否可以规定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三棵或五棵树,要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在实施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决议》的头一年,小平同志对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每人至少要栽三棵树,要包栽包活。”植树节那天,他带领全家人到京西玉泉山种下一株株松柏。之后,不仅在北京,全国各地都先后留下小平同志植树的身影。每年植树节,他都身体力行,坚持参加植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
4、古诗两首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内容 《春晓》《村居》
教学目标
1、 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学习《春晓》;再现生字,指导写字 )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介绍孟浩然,(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设计意图: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一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