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7+0.3) =(1.9-1.71)÷0.1
=10.5÷1 =0.19÷0.1
=10.5 =0.19
第④小题正确率占60%,错在两大部分一:在测量中量出三角形的斜边,或测量的数不正确.二:主要错在求组合图形面积.(1)不懂得求所需条件(2)求正方形面积用1×4=4C㎡(3)单位使用错误.
5、应用题。本题共有6小题,共30分。 其中第①小题得分率较高,第②③④(5 1 )(5 2 )失分较严重,均达40%--50%。
原因分析:
①、对基本的数量关系不理解,不能正确地运用数量关系,造成应用题错误较多,得分率低。例如: 第2小题求回家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错误列式为:(1.5+1.2)×11 (1. 5- 1.2)×11 1.5×1 1×1.2 第3小题第二个问题: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松树?大多数错题是用乘法计算:16200×4.5 第4小题: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错误列式为:210÷(1.6-0.1) 210×1.6÷(1.6+0.1) 210÷(1.6+0.1)
②、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审题能力差。例如:(1)第3小题有2个问题,很多学生只做第二个问题180×(180÷2)÷4.5=3600(棵)
③ 、计算能力不强。例如:
(1)18 0÷2=60(米)
(2)180×(180÷2)=1620(平方米)
(3)方程: 7X+2=30 7X+2=30
9X=30 7X+2-2=30-2
7X=28
X=3
④、用方程解应用题时,解设漏写或不会解设
例如:5(2)题
(1)设:鸡、兔各有X只。 2X+X=54
(2)鸡有2X只,兔有4X只。 2X+4X=54(应设鸡腿有2X只)
(3)设:鸡有X只,兔有2X只。 X+2X=54 X=18 18÷2=9(只)
答:鸡有18只,兔子有9只。
⑤、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取近似值的方法不理解。
例如: 第1题:(1)100÷17.5≈6(本)
(2) 100÷17.5=5.72(本)
三、教学建议
1、强化双基,把双基教学落实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和强化双基这一重心。把双基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比如:有关概念的本质和外延;计算的速度与技能;空间与图形的辨析与想象;实践与运用联系等都应作为今后教学所突显的问题。
2、注重变式,把思维培养放在首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学生思维可逆性、广度性、变通性、批叛性、深刻性的培养。进行互逆、综合、多解、多思、多问、抽象等形式的训练。
3、加强实践,培养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教师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关注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识,因人、因时、因课、因地做好审题、书写、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