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04-02 14:22:14  浏览次数:192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标签:数学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www.dbk123.com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了解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角的大小原理。

3、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正确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1、过A点画一条直线、一条射线和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 A

2、画两个角,并用角的符号表示出这两个角。

(二) 新知学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学生画角,同桌之间比较角的大小。

引出:怎样知道一个角比另一个角大(或少)多少?即本节课所学内容—角的度量(板书)。

2、线段可以测量出大小,那角如何测量?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2、角的计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3、建立1°角的观念。

(1)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即为1°。   

(2)让学生感受1°角的大小

4、认识几度角。

利用活动角在量角器上从左到右或是从右到左摆出10°,30°,45°,60°,90°,110°,135°,150°,165°,180°的角,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三、尝试量角,探索方法。

【典型例题】

1、学生尝试用量角器测量,说说怎样测量。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3、理解什么情况下读内圈或外圈的刻度。

(1)学生思考:为什么∠1要读内圈的60°,而∠2要读外圈的120°?

(2)引导学生归纳:∠1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内圈的0°,所以,读内圈的60°;而∠2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外圈的0°,所以,读外圈的120°。

(3)直观理解:利用活动角,先把两条边合拢成0°放在量角器上,旋转其中一条边成∠1和∠2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

【小结】

(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4)注意:与零刻度线重合的一条边指向哪个圈的0°,就读那个圈的刻度。

四、比较角的大小。

【典型例题】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P38“做一做”的第1、2、3题。

2、P39第3题。

※通过练习突出强调:测量角时,角的一条边不够长不能准确读数时,可以适当延长边来测量,因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提高练习】

3、P40第5、6、7题。

【拓展练习】

4、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的角。有几种画法?

www.dbk123.com

5、小强在一张纸上画了一个角,而纸不小心被破了,只剩下一半(如图),你能量出小强原来所画的角的度数吗?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1=(     )   ∠2=(     )  ∠3=(     )   ∠4=(     )  ∠5=(     )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教学这一内容时,是从学生认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加强记忆,课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

本课用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教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化与后者。,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