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学论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

04-08 14:51:27  浏览次数:981次  栏目: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标签:小学思想品德论文,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http://www.dbk123.com

 

  在讲“丝绸之路”这一课时,我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挖掘情感因素的。在课堂上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丝绸惊动世界”的故事。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一个奇异的现象产生了,凯撒竟然比演员更引人注目,他身上的丝袍使所有在场的人“目瞪口呆,惊诧赞叹”……我追问:“你们有过目瞪口呆,惊诧赞叹的感受吗?你能体会当时的情景吗?”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学生开始尝试跨越时空追寻历史的真相。

 

  挖掘情感因素总是与学生的体验分不开的,有些看似没有情感因素可挖的内容,在引导学生经历体验之后,也会变得亲切起来。如当今世界,人们交往更多了,彼此之间更近了,这又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课堂教学中,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去探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立顿”红茶,它的原产国是印度,但是又是在中国生产,它是属于“联合利华”这家英国公司的产品。于是,课堂上展开了一次模拟体验活动。全班五个小组分别模拟中国、英国、美国、印度、加拿大。美国需要三件此产品,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从印度进原材料,在中国生产,到英国购买,顺利完成。在接下来的模拟中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加拿大需要两件此类产品,但是在模拟过程中,印度没有原材料了,没有完成任务……经历着急、失望,学生真切感受到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不分你我了……

 

  策略三:在细节中寻求真实可信

 

  课堂教学毕竟是间接知识的传授,学生不可能全部做到亲身经历、置身其中。因而我们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关键是要让学生感觉到真实可信。在离学生经历相对较远的历史、地理知识教学中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张小波的一段话启发着我,他在小说《每天淹死一个儿童的河》中这样说到: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当我们回忆往事时,往事就变成了现在的一部分。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复述”的话,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艺术也应该让它“复活”,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有生命力。我们体会,在细节中可以让学生拥有一种真实可信的学习经历。

 

  比如,在学生的生活细节中去体察。教学“世界更近了”话题时,为了让学生看到世界各国的人们交往频繁了,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观察和感受。如学生平时在街上、公园里看到的外国人,在本地生活、工作的外国人,中国人到国外学习、定居,学生到国外旅游,学生家长、周围邻居或本校老师与国外的交流、学生与外国人交往的经历等多个方面,并由此推而广之,不仅中国人与世界各国人们的交流增多,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交流也比以前增加。让学生感受到今天人们交往的半径已不在是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是延伸到世界更远的区域。

 

  再比如,我在教学中用了香港国际机场航班显示图这样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发现每天从世界各地到达香港的航班与从香港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就有近1000班次。学生惊奇之余,我再让同学们在地图上试着用线连一连。我适时引导说:“大家刚才连的只是一天1000多航班中很少的几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航班用线在地图上连接,会是一副怎么样的景象?在全世界,像香港国际机场这样的航运中心还有许许多多,大家还可以想象一下,你脑海里是怎么样的情景?”学生纷纷感慨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我紧接着追问:“是啊!这还仅仅是飞机这样一种交通工具,如果把轮船、汽车等加进来,大家能想象当今世界人们交往的景象吗?这样的场景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这样关注细节的教学,学生真切体会到现今世界各国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

 

  交往增多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抓住所费时间的变化细节进行了对比:

 

公元前138年到119年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从长安(西安)出发,行止遍及中亚和西亚,他派遣的副使还到达欧洲乃至北非地区。张骞走了近20年。
13世纪70年代 马可·波罗从意大利的威尼斯抵达中国内蒙古,经历三年半。
19世纪末 汽车出现后,从意大利的都灵到北京要花3个月左右时间。
21世纪 从意大利到北京坐飞机只要10个小时。

 

  学生通过对比,切实感受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越来越便捷。地球还是那个地球,可地球仿佛变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我进一步抓住大家看电视卫星连线直播中常常出现的“延时”的细节,播放北京与纽约卫星连线电视短片录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一下相距15000公里的北京与纽约卫星连线的感受。我问到:“大家注意到没有,画面与声音有些延时是怎么一回事情啊?”经过探究,学生知道了因为相距太远,那一点点延时实际上是声音与画面信号飞越15000公里时速度不同造成的差异时间。学生不正是在这样的细节中体验到了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全新感受吗?

上一页  [1] [2] 

,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历史、地理教学因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