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教育范文班级管理课堂中如何设疑
课堂中如何设疑

课堂中如何设疑

04-08 00:25:23  浏览次数:571次  栏目:班级管理
标签:班级管理制度,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课堂中如何设疑,http://www.dbk123.com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如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

教师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对课堂进行提问,浅谈几点: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2)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4)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5)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三、铺垫性的提问。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提问课本所联系到的旧知识,为新知识的传授铺平了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又能降低思维的难度。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五、关注提问对象,扬其所长。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课堂提问的高原式策略,即提出一个问题后由多人回答,逐层深入,分类推进,得到预定教学效果。避止尖峰式策略,即提出一个问题后指名一个学生回答,继续提出较深的问题由同一学生回答。前一种是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后一种是精英施教原则,很容易造成两级分化。尤其反映在数学课堂上更具有明显的特征。因此,提问对象必须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过程体验,最大限度发挥优势特长。同一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不同问题的发问应点引结合、相互补答,整体受益。提问方法更应因人而异,灵活多变。对于学困生,力求从基础问题入手,循循善导,耐心启发。回答正确的及时给以鼓励,回答错误的帮助查找原因。对于中等生,应以查漏纠错为目标,多进行争辩性提问,让学生在智慧碰撞中明晰知识点,娇正知识误区。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开拓知识视野,展现个性才华。提出一些趣味性和奇妙性问题让他们讨论回答,从而培养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提问的技能与策略,已不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师生情感沟通,心灵对话的课堂艺术。其功能和价值远远超过学生掌握知识本身,即将成为助推学生生命成长的加速器。 

,课堂中如何设疑

《课堂中如何设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