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制作旅游宣传海报》是信息技术珠江三角洲实验教材四年级第一单元第八课,是 “旅游文化”这一单元主题的重点。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完成本课设计的活动,是检验前面几个活动学习效果的一节汇报课。
2、主要内容
创设选择旅行地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旅游文化的主题,制作一组宣传海报。完成后进行交流分享,并从不同角度评选出小组内的“最佳设计”。
二、学生分析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网上搜索的基本技能和素材的搜集、分类方法,对本课新知识“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很有兴趣。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海报这种要求创意的新形式作业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布置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海报,观察海报的构成,对海报的形式要有初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利用网络获取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资料
(2)初步了解宣传海报主题呈现方式及特点。
(3)学会在word中插入图片与艺术字。
2、能力目标
在活动中提高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插入图片与艺术字。
2、难点:图文并茂的排版效果。
五、教学过程:(共45分钟)
情境导入
步骤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 分钟) |
情境引入:同学们,期待已久的国庆长假即将到来,我们一起去旅行社选择旅游地点!先看看宣传海报吧! |
在共享文件夹里一起欣赏师生在课前收集的旅游海报。 |
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展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宣传海报。哪个地方最吸引我们呢? |
讨论最吸引人的作品,了解旅游海报的要素、特点及表现手法。 |
让学生对旅游宣传海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了解如何选择恰当的图片来突出主题。 | |
提出任务:前几课,我们一起在网上游览了不少好玩的地方,也搜集下载了很多漂亮的图片,让我们尝试用海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我们认为最好玩的城市! 作品要求: 1.围绕“旅游文化”活动主题,发挥创意,确定小组作品主题。 2.挑选利于呈现主题的图像素材,自行拟定海报中的文字,在word里进行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最后通过网络呈交作品,并进行网上评价。我们将挑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走廊中。 |
明确学习任务: 1.分组(大部分在课前分好) 2.确定作品题目 3.自主探究 4.协作创作 5.交流评价 |
用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小组内分解任务,进行有效的合作。 | |
分组探究学习新知 (10 分钟) |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情况进行调整,将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平时担任“小老师”角色的同学分插到不同的小组担任技术指导。 |
五个人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 |
进行合理调整,让各小组水平不要太参差不齐。 |
请担任“小老师”的学生在组内示范简单的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
观摩、思考 |
用同龄人的示范激发学生创作信心和表现欲望。 | |
围绕主题协作创作(20分钟) |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创作,调控课堂气氛。指导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和制作准备: 1.准备制作的海报是宣传哪个地方的? 2.准备从哪些方面宣传这个地方? 3.准备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素材? |
开展小组创作 组间交流协助 师生交流反馈 |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开展小组协作 |
作品欣赏 交流评价 (7 分钟) |
1.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如果你是游客,看了海报,你觉得哪张海报最有吸引力?引导学生意识到创新的方法最重要。 2.引导学生开展组间互相介绍和互评,评出“最佳设计奖”、“最有创意奖”和“最佳设计师”及“是最佳解说员”等多个学生自己设立的奖项。 3.优秀作品点评:图片的选择、图文的排版和海报的视觉效果。 |
1.网上在线呈交作品 3.欣赏作品 4.根据评价表(见附表),进行小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
作品网上展示,增强学生自信。 让学生尽情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并加以评论,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得以训练。 |
积极探索课外延伸 (3分钟) |
思考:1、宣传海报的形式还可以用在什么场合?引导学生思考:校园艺术节、音乐会、公益宣传、竞选学生会干部等。 2、你还可以用哪些软件进行海报的制作? |
学生之间充分进行交流和思考 |
启发学生懂得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为生活和学习服务。 |
作品欣赏交流评价环节附表:
评价表
序号 |
评价指标 |
分值 |
自评 |
他评 |
师评 |
1 |
版面布局清晰、整洁、美观 |
20 |
|
|
|
2 |
文字内容通顺、无错别字和繁体字 |
20 |
|
|
|
3 |
文字字体、大小、颜色等进行了美观的装饰和处理 |
20 |
|
|
|
4 |
图片清晰、大小适宜,色彩协调 |
20 |
|
|
|
5 |
插图内容与文字搭配合适,有吸引力 |
20 |
|
|
|
6 |
总分 |
|
|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信息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综合,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的能力。主要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对学生充满吸引力,他们对活动开展的形式比较适应,参与积极,讨论热烈,能小组内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基本能达到学习目标。针对一些后进生,我有意识地进行了个别辅导,以及引导其他的组员进行组内协助学习。
觉得比较不足之处是:在时间把握上觉得比较紧,个别小组学生制作的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设计的宣传文字缺乏一定的号召力,比较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