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4)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5)欲扬先抑
2.散文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写景状物散文
(1)有些散文是以景色描写主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默写景其目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
(2)有些散文是状物为主,总是以相当多的篇幅描述某一物(或物件),同时又总是通过这一事物(或物件)寄寓特定的思想情感。
·叙事散文
(1)叙事散文是以事件为框架为线索,着重在叙事,在叙事中表现人物。我们在初中学的叙事散文主要有《小桔灯》。
(2)我们在初中学过的散文中以写人为主的有《藤野先生》
www.dbk123.com3.总结: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形散神聚”。“形散” 是指取材自由,“神不散”是指立意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在提示中心思想方面有自己的独特方式。散文作者往往是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这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借以提示中心思想。
六.戏剧、诗歌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文学即剧本,通常由舞台提示(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和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两部分组成。通过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台词和戏剧冲突中所反映的人物思想性格,可以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理解剧本中的人物语言的舞台说明文字,理解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剧本所表述的主题思想。
3.了解诗歌语言形式的一般特点,初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诗、词、曲都是诗歌。诗歌的形式多样,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近体地)和古风(古体诗),从内容上可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七.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方法:
1. 分析句子成分理解
2. 用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同字词)去理解,用注释的内容去理解
3. 特殊句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活动词这是破解文言文的关键。
4. 看问题中是否有漏洞帮助理解。
5. 弄清这篇文章的对象、内容、反映什么,这样就可以理解。
6. 如果还是不懂,就要联系上下文反推敲。
考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
2. 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
3. 主观题与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写作意图有密切联系
4. 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5. 本文讲了什么道理
6. 注意句末语气语、停顿:焉、耳、矣、也、者,邪,乎
7. 分析句子成分进行停顿
8. 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加词或减词),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记叙文阅读方法及其典型例题
【复习要点】
1.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阅读记叙文,要运用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全文进行具体分析。
3. 阅读记叙文,要学会进行段落分析。
4. 如何进行课外记叙文阅读分析。
5. 如何解答记叙文的语段阅读题。
【复习指导】
1.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分析记叙文要紧扣住这种文体的特点。
分析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事情表现出来的。因此分析写人的记叙文时,先要弄清全文描写人物时写了哪几件事,然后再分析人物在每件事情中的言行,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我的老师》一共写了七件事情,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几个方面,展现了蔡云芝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阅读时,要通过对蔡老师外貌、言行描写的分析,了解她的美丽,温柔、慈爱的性格,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分析写人的记叙文时,特别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要从这些描写中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理解人物形象的思想
www.dbk123.com 意义和社会意义。一篇文章中记叙了几个人物时,要先找出主要人物。此外,还要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分析记事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事情虽小,意义和影响却很深远。
分析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能分析所使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和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还要理解作者如何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揭示其深刻意义。
分析作者写景状物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先要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有时还要注意分析景物与人的关系。例如《荔枝蜜》,作者写物的目的是为了写人;赞美蜜蜂,实际上是在生动形象地颂扬劳动人民。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2. 阅读记叙文,要运用记叙文的文体知识对全文进行具体分析。
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从而理清事件的发展过程,是分析记叙文的重要环节。从所记叙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入手进行分析,并且理出全文的线索,循着它一步步理出整个事件的脉络,进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由于作者写作目的的不同,记叙六要素的交代也必然因文而异。每篇文章是否六要素全都明确交代,先交代时间还是先交代地点,等等,作者都有整体的安排和设计。这就要求同学们阅读时因文而异,灵活掌握。一般说来,以写事为主的文章六要素都有清楚的交代。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三种。记叙文所采用的顺序,是由表现中心及布局谋篇的总体需要决定的。
阅读顺叙的文章,要分辨出记叙材料的主次,要明确作者组织材料总是紧紧围绕中心的,要抓住最能突出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部分,认真细致地加以分析、体会。阅读倒叙的文章时,要就其结果多提问题,多加思考,往往能对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入。阅读倒叙和插叙的文章,还要注意分析那些起过渡、衔接作用的语句。
阅读记叙文,还要能根据表达方式分辨段落的类型。记叙文虽然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也适当运用说明、抒情和议论,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分辨段落类型的意义在于抓住重点,准确理解文意。
3. 阅读记叙文,要学会进行段落分析。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段落的内容必须服从篇章的需要;要想准确理解段落大意,必须理解全篇的内容。
段落又有它相对的独立性,有的段落可以独立成篇。一般段落内部的层次结构形式与文章结构形式类似。抓住了段落的中心句,即起到领起或总结、点明中心的作用的句子,有助于阅读时理解段意。从句式看,中心句多是陈述句;从位置看,中心句多在段的首或尾。
进行段落分析时,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在主谓句中,陈述的内容往往就是句子的中心意思所在。
例如《春》中的两个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第一句用“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几个词语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生机勃勃的长势,写出了春草“新”的特点。第二句的风“轻悄悄”,草“软绵绵”写出春草的可爱。这两句表陈述的部分分别用了动词和形容词,准确、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草图。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捕鸟的语句:“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文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根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文字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扫”、“支”、“系”、“牵”、“看”、“拉”、“罩”,充分写出了捕鸟是十分有趣的事儿,从而具体描绘出冬天比较无味的百草园是如何在一下雪的时候“就变得两样了”。这样写,紧扣住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个中心。
,现代文文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