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要继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学生“学会”过渡到使学生“会学”,总之,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本学期讲授教材的起始章节或篇目: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1、2、5、6)、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三、教学结构
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完整的语句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减少“语病”,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停顿,能背诵指定课文,能阅读浅湿的注音读物。
继续练习写好铅笔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能准确书写所学生字词,并注意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能写出符合图意的一段完整的话,并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