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阅读培育创造的“种子” 播撒自读的“阳光”
培育创造的“种子” 播撒自读的“阳光”

培育创造的“种子” 播撒自读的“阳光”

11-15 19:41:56  浏览次数:745次  栏目:小学语文阅读
标签:语文阅读文章,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 培育创造的“种子” 播撒自读的“阳光”,http://www.dbk123.com

  目前,由于部分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只教不考”的自读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自读课教学上不是包办代替,就是放任自流,致使自读课成为没有个性、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有在自读课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习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意义和创造意义。
  
  一、端正教育思想,寻找内驱力
  
  自读课是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他们自读自悟,使讲读课所得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的课。自读课是沟通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因此,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读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而摆正自读课的教学与讲读课教学的位置,摈弃为了考而教、不考就不教的功利主义思想,彻底摈弃那种把学生看成是贮存知识的容器的观念以及自读课不是“灌”、“抱”、“喂”充斥课堂的“填鸭式”,就是“放羊式”的机械、刻板的僵化模式,牢固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时刻把学生看成是等待点燃的“火炬”,科学而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读课教材资源。
  
  二、突出主体地位,激发自读兴趣
  
  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引导学生尽快地成为完善、和谐的社会人。因此,尊重和发展教育者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热情,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自读课与讲读课有着不能相互取代的作用,但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讲读课是重在认识,是吸收,那么自读课则是重在巩固,是探究;讲读课是引路、示范,自读课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实践,是发现,是提高。
  教育家费雷内说:“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使其他方面的成功。”自读课除了要有民主气氛,让学生主动实践外,还必须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使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可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各类学习小组,如“朗读小组”、“字词积累小组”、“篇章赏析小组”、“质疑问难小组”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展,教者只对小组的活动做出适当的要求与指导,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尊重和扶持,学生才能在互相切磋中学会合作学习,为上好自读课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自读课从授课形式来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为主的阅读训练课。在自读课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趣。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达到激发他们的兴趣的目的。
  在自读课上,教师应以欣赏者、鼓励者的身份出现。学生诵读一段课文,回答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能适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就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受表扬的学生就会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从而能更进一步激发起阅读兴趣。
  
  三、传授自学方法,培养自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学会学习。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
  法,如默读法、跳读法、速读法及预习法等等。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精加工策略,如画线法、笔记法、卡片法等;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一些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读书方法要从语文教学自身特点出发,使学生在自读时有法可依,循序渐进。
  然而,仅仅传授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课上进行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才是教者教学的上层境界。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成为自然的素养。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教师除要严格要求、热情鼓励外,还可以不定期地开展字词积累比赛、圈点批注比赛、摘录制作读书卡片交流等活动。对成绩突出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字词积累较慢的学生要及时予以鼓励和鞭策,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创造能力
  
  自读课有其自读性原则,这是从学生“学”的高度来看的,也是自读课教学的根本点。讲读课文学习中获得的“知”为学生自我阅读与独立理解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师在自读课教学时,必须把“自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课上自主地探究。这种学习是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自读课的研究性学习中,允许学生对每一篇文章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能反映学生创造力。搜集材料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在自读课教学中的运用,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精神也会被调动起来。自读课堂充满了创造的活力,时时产生创造的火花,学生的创造力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得到充分展现。
  
  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需要种子、空气、阳光和水。同样的道理,要使自读课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空气”,教师的相机暗示与点拨是“阳光”,学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创造则是“种子”和“水”。为此,我们在自读课教学中要努力搭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由“牵着走”、“扶着走”演变为“放手走”,真正让自读课堂充满生机,并在实践中努力探求自读课教学的新途径。
  ,培育创造的“种子” 播撒自读的“阳光”

《培育创造的“种子” 播撒自读的“阳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