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贝壳儿童学习网小学教育网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月光启蒙》教学后记
《月光启蒙》教学后记

《月光启蒙》教学后记

03-24 20:27:41  浏览次数:620次  栏目: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标签:语文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月光启蒙》教学后记,http://www.dbk123.com
打个并不恰当的比喻:如果说课堂是一名教师的主战场,那么,比赛就是一次集中的军事演练。准备了一年,终于盼来了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开始。此次比赛的一大特点就是所有的参赛选手必须准备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感觉挑战很大、很难取舍。同时也在老师们之间掀起了第一课时到底该如何教的讨论热潮。工作以来,参加过不少类似的比赛,虽然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但它给我带来的书本上所没有的教学瑰宝是令我终生受益的。作为参赛选手之一,想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一天的经历和心里的感受,起个老土的题目,就叫《难忘的一天》吧。

    一、心情由期待变得忐忑。

    早上八点,接到通知,明天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下册第19课《月光启蒙》,随后我的心情就由期待变得非常忐忑。《月光启蒙》是内蕴丰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诗人孙友田。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伴随下,母亲唱民歌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不知自己是否有能力驾驭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忐忑归忐忑,眼下最重要的还是静下心里考虑这节课的设计吧。开始读文。

二、放下包袱,读后设计。

九点,开始思考:由于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而且规定只能上第一课时,看来钻空子的空间很小,稳扎稳打地进行基础教学肯定是首当其冲。于是我从介绍作者入手,进行了一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简介孙有田)。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为什么日后会有这样大的成就呢?他曾这样说过: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那么,母亲到底是用什么来启蒙我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月光启蒙》(师生一起板书课题,强调“蒙”一横的写法)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强调轻柔。提示“蒙”是后鼻音,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这篇课文很美也很长,出现了很多生字新词,有信心读好它吗?在读之前,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出示提示,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

    2、师:接下来,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出示)指名读,读的对的同学们跟着一起读。

    3、接下来,老师把拼音去掉,你还能认识他们吗?

    4、课文里还出现了一些新词,谁能读好。

    5、读的过程中,有哪些疑问?(生质疑)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带着疑问去读书,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一定能从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找到答案。

    6、谁能把这些空填上。

        母亲用(      )启蒙了我。

    【我认为,扎实地进行生字教学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不能为了参加比赛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检查生字读音的时候,我分三步走,第一步:含一类生字的词语,注上拼音;第二步:含一类生字的词语,去掉拼音;第三步:含二类生字的词语。这样的分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在后面学生读文的情况来看,做到了流利、顺畅,为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进入到课文教学的环节了,这篇课文很长,值得学的东西也很多,可毕竟四十分钟容量有限,到底该如何取舍,给我出了一道难题。一种优化课堂结构,形成不同画面的教学思路在我的脑海里逐渐形成。课文中最吸引人的除了有优美的文字,还有那一首首歌谣、童谣。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首先为大家展现含蓄、流畅的诗歌图,然后展示风趣、明快的童谣图。于是,我从此处入手提取精髓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精读重点、感悟深情。

    师:其实母亲并不识字,可作者却说她是儿时的启蒙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相信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这一段。(生自读,指名回答,集体读)夏夜,在农家小院里,母亲在为我做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师:是啊,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出示歌谣:1、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2、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师:先自己试一试,看能不能读好这两首歌谣。(生自读)听说咱们班同学读书水平挺高,我们推荐两名书读得最好的同学给大家读一读。生评。

    师:多么美妙的歌谣啊!想听听母亲是怎么吟诵这歌谣的吗?用耳倾听,用心感受,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乐曲响起,教师深情朗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来,睁开眼睛。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受很独特,其实这些感受有没有在歌谣中直接提出来?对,像这样没有直接表白而是委婉地表达就叫含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师引读最后一句。)

    师:是啊,月色美,其实更美的是母亲的歌谣,此刻,耳畔仿佛又响起了母亲那甜美的歌声。(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这是写母亲嗓音的一段话,请女生齐读。(学生朗读)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芳香来形容音韵吗?(有点比喻的感觉,把美妙音韵比作非常芳香动听的感觉,母亲的声音很甜美,充满整个小院,所以用芳香来形容。其实不是真正的芳香,而是母亲的嗓音甜美——作者仿佛沉浸,陶醉了。)

    师:你们的理解真好!刚才我发现有位同学读得非常投入,仿佛自己就置身于美丽的月色下,我们请她来读这段,好吗? 

    师:这就是作者的故乡,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课件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这里的两个“长”意思一样吗?

    师:大家都知道,作者的家乡黄河故道沉淀的是泥沙,十分贫瘠,长不出茂盛的庄稼,却能产生并流传着许多歌谣、故事、童谣、谜语。母亲用甜美的嗓音把美妙的歌谣,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让我的童年生活更加美妙。

    师:从混沌到豁然开朗的过程用一个词来说(指板书),就是——启蒙;母亲把这份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说成一个四字词语就是——月光启蒙。

    师:刚才,我们学习“唱歌谣”部分,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通过朗读,表达了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要利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师:母亲除了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搂着“我”坐在草堆上吟唱着歌谣。还给我讲了许多风趣的童谣。多媒体出示童谣:

  师:这是文中的三首童谣。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师:同学们喜欢童谣吗?我听说卫岗小学的同学们出版过《糖葫芦童谣集》,你们对童谣一定有独特的认识,说一说你们喜欢童谣的原因。(风趣、很押韵。)相机指导读。

师:这就叫明快、风趣,引读最后一句。

师:说起唱童谣,咱们卫岗小学的同学是最拿手了,现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试试看!

  师:谁给大家展示一下?指名读。

[1] [2]  下一页

,《月光启蒙》教学后记

《《月光启蒙》教学后记》相关文章